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5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放射医学士专业实践能力试题(三)的试卷对于提升做题速度非常有用,来看看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掌握。
A肝肿瘤
B脂肪肝
C胰腺炎
D肿瘤淋巴结转移
E肠痉挛
A膝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投影
B股骨内外髁重叠良好
C股骨与胫腓骨夹角15°
D髌骨侧位显示,与股骨间隙分离明确
E膝关节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A双膝关节正位
B头颅正侧位
C髋关节正位
D双手正位
E胸部后前位
A可用于检查声门上、下区
B可取仰卧位或俯卧位
C做深呼吸运动摄片
D喉结节前缘皮肤内2cm为起始层
E层间距一般为0.5cm
A子宫输卵管慢性炎症
B子宫输卵管结核
C子宫输卵管良性肿瘤
D子宫输卵管位置、形态异常
E子宫输卵管出血
A俯卧瓦氏位
B站立瓦氏位
C汤氏位
D柯氏位
E头颅侧位
A剑突
B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
C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D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E髂骨棘水平
A加入自来水
B补充陈旧显影液
C追加专门配制的补充液
D追加新的原液
E提高显影液的温度
A外科颈
B大结节
C鹰嘴窝
D鹰嘴突
E内上髁
A7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E25min
A1、3、5分钟
B3、7、15分钟
C7、15、30分钟
D15、30、60分钟
E30、60、90分钟
A病人舒服
B头不易动
C便于定位
D喉室打开
E防止下颌骨重叠
A代表X线的穿透力
B控制影像对比度
C对照片密度的影响要小于照射量
D胸部摄影采用高电压技术
E照片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A经眶位
B汤氏位
C许氏位
D梅氏位
E颅底位
A增强体内需观察物体的对比度
B对比剂可通过不同方式注入
C增强组织的辐射衰减差异
D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E扫描方式与平扫不同
A检查前不能服用含有金属的药品和消化道钡剂造影
B检查当日空腹
C患者应携带其他影像学资料及其他临床相关检查资料
DCT增强患者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不做碘过敏试验
E口服1%~2%的泛影葡胺
A腰椎前后位、侧位;腰椎斜位;腰椎前后位、骶骨前后位
B腰椎斜位;腰椎前后位、侧位;腰椎前后位、骶骨前后位
C腰椎前后位、骶骨前后位;腰椎斜位;腰椎前后位、侧位
D腰椎前后位、侧位;腰椎斜位;腰椎前后位、侧位
E腰椎斜位;腰椎前后位、骶骨前后位;腰椎前后位、侧位
A中心线垂直射入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
B必需包括尺、桡骨远端5~8cm
C腕关节轴位
D腕关节正位
E腕关节侧位
A颅底位
B汤氏位
C头颅侧位
D头颅正位
E颈静脉孔颌顶位
A胃肠道钡餐造影
B逆行肾盂造影
C口服胆囊造影
D腹膜后充气造影
E颈内动脉造影
A20/20mm
B10/20mm
C10/10mm
D5/10mm
E5/5mm
A检查前两天不吃产气及多渣食物
B禁服吸收X线的药物
C检查前6小时禁水,当日禁食
D检查前日晚,可服缓泻剂清洁肠道
E让病人憋尿,以保持膀胱充盈
A不合作患者,CT扫描前应作镇静或麻醉处理
BCT检查病人应先更衣、穿鞋套
C认真阅读申请单,审查申请单
D扫描参数根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临床要求确定
E需增强扫描的病人,可以不做碘过敏试验
A腰椎正位
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
D腰骶部斜位
E腰骶部侧位
A齿状突正位体层
B内听道正位体层
C蝶鞍正位体层
D上颌窦正位体层
E眼眶正位体层
A胸部后前位
B胸部侧位
C胸部半坐前后位
D胸部侧卧后前位
E胸部仰卧侧位
A肺不张
B胸腔积液
C胸廓成形术
D骨硬化
E骨囊肿
A足尖向上
B足尖稍内旋
C足尖稍外旋
D下肢应内收
E下肢应外展
A颈椎椎体扫描采用5mm层厚,5mm层间距
B颈椎椎间盘扫描采用2mm层厚,2mm层间距
C胸椎扫描采用5~8mm层厚,5~8mm层间距
D腰椎椎间盘扫描采用5mm层厚,5mm层间距
E腰椎及骶尾椎椎体扫描采用8mm层厚,8mm层间距
A患者仰卧,头后仰,使下颌支与扫描床面垂直
B在颈部侧位定位像上,设定从胸腔入口至颅底的扫描区域
C静脉注射对比剂100ml,流速5ml/s
D单层螺旋的扫描层厚2~3mm,间隔1~1.5mm;多层螺旋的扫描层厚0.75~1mm,重建层厚1mm,间隔0.7~1mm
E延迟扫描时间15~18秒
A垂体肿瘤
B垂体泌乳素微腺瘤
C颅咽管瘤
D脑膜瘤
E垂体萎缩
A采用静脉团注法
B对比剂用量60~80ml
C流速2.0ml/s
D注射对比剂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生理盐水30ml
E主动脉根部选取感兴趣区预扫
A距骨滑车面内外缘重合良好
B腓骨小头与胫骨投影完全分离
C踝关节于照片下1/3正中显示
D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显示
E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A髌骨
B关节间隙
C籽骨
D骨骺
E半月板
A双手正位
B双足正位
C头颅正位
D蝶鞍侧位
E双膝正位
A颈椎
B下颌关节
C胰腺
D颞骨
E腰椎
A使用滤线器
B平静呼吸方式
CFFD为100~120cm
D总滤过≤2.5mm的铝
E体表入射剂量≥1.0mGy
A枕骨
B迷路
C顶骨后部
D内听道
E枕骨大孔
A颈肋取正侧位
B类风湿以腰椎正位为主,包括两侧骶髂关节
C脊椎裂以腰骶部正位为主
D脊椎滑脱除常规正侧位外,加照双侧斜位
E骶尾骨骨折取正位
A头颅正位
B瑞氏(Rhese)位
C反汤氏位
D斯氏(stenever)位
E颅底颌顶
A层厚1mm,间距1mm
B层厚2~3mm,间距2~3mm
C层厚2mm,间距2mm
D层厚5mm,间距5mm
E层厚10mm,间距10mm
A层厚1mm,间距1mm
B层厚2~3mm,间距2~3mm
C层厚2mm,间距2mm
D层厚5mm,间距5mm
E层厚10mm,间距10mm
A层厚1mm,间距1mm
B层厚2~3mm,间距2~3mm
C层厚2mm,间距2mm
D层厚5mm,间距5mm
E层厚10mm,间距10mm
A层厚1mm,间距1mm
B层厚2~3mm,间距2~3mm
C层厚2mm,间距2mm
D层厚5mm,间距5mm
E层厚10mm,间距10mm
A层厚1mm,间距1mm
B层厚2~3mm,间距2~3mm
C层厚2mm,间距2mm
D层厚5mm,间距5mm
E层厚10mm,间距10mm
A加摄正位
B加摄侧位
C手术探查
DCT扫描
E观察随访
A左侧
B右侧
C靠近摄影台面侧
D远离摄影台面侧
E双侧
A腰椎正位
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
D腰骶部斜位
E腰骶部侧位
A双下肢正侧位
B腰椎正侧位
C腰椎双侧斜位
D胸椎正位
E胸椎侧位
ACT平扫
BCT增强
C脊髓造影
DCT增强重建
E3D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