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5月6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48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5月6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 2.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们(处心积虑)的科研工作。

    B来自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这个区的污水净化系统设施。

    C产品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确保。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秒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 3. 依次填入句中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浓郁而亲切的()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A风格;风俗;风光;情调

    B风采;风物;风俗;格调

    C风格;风土;风情;格调

    D风貌;风俗;风景;情调

  • 文艺是有深度的。这种深度就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精神意蕴。历史上真正的文艺作品,都贯注了深挚的意蕴,透发出浓都的情感力量与理性深度。这种融合了情怀与精神的深度,在中国古典文艺的境界范畴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国古典意境时曾经说过:“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阐明了艺术意境的创造与深度追求的关系。
    不仅是中国文艺,人类任何文艺都是指向深度的。文艺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集中表现,从主体角度来说,是人类求真与向善本心的凝聚;它从现象上来看,是超越一般功利性的。因此,文艺最高的境界不是指向浅俗的感官愉悦,而是趋于深层的人生感悟与理想境致。清末学者王国维尝云,词以境界为最高,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里所说的境界也就是诗词中的意蕴与创境,毫无疑问,它是一种深度追求。从文化人类学的本质来说,文艺与审美乃是人类超越自身,争取人性解放的创造活动,它强烈地表达出人类在异化世界中对于自身本质的完善,对于特定时代自身因境的思索与解脱。(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凝成了文艺的深度境界,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品传承的依据。
    从文艺的接受角度来说,(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强调,艺术是作者心灵与情感的表现,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那就无法感动别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与以情动人的力量,正是贯注着这种深度。我们可以说,作品的深度是作者人格精神所铸就,正是这种深度人格,凝缩了作者的人生感受,使得作者的心灵得以与接受者对话、交流,产生互动的效应,将作品的魅力化为感染人的力量,构成文艺作品的真善美价值。这样的话,文艺就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具有了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文艺从形式上来说,是个人的创作,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创造活动,来社会意义的广运性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艺作品的深度表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理想追求与审美升华。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文艺有喜欢“瞒与骗”的恶劣传统,在清末民初文坛,产生了大量的侠义小说与风月小说,侵蚀着国民的精神。这种浅俗无聊自欺欺人的玩意儿,如今又在文艺领城,借助电子传媒,编织着虚幻的生活情境,迷幻着涉世不深的男女,使他(她)们沉溺于风花雪月与剑侠鬼怪一类镜像之中。否定深度,厌弃深度,称为当前文艺的时尚,这实际上是古老国民喜欢“腈与骗”恶劣心态的沉渣泛起。当前正是需要文艺家扬起思想的风帆,向着深度跋涉的时候,我们的文艺却过早地躲进自欺欺人的幻境中,用阿Q式的自慰来糊弄时代。已经到了不得不对其发出抗争的时候了一一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有着追求文艺深度,创造灿烂人文精神传统的民族,是一个产生了屈原、陶渊明、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和鲁迅等一流文艺家的民族。

    1. 第三段中,作者认为“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是指什么?
  • 2. 第二段中,“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是指什么?
  • 单纯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儿童,这种认识深藏于他的心灵的核心之中,从根本上使他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另一方面,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他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刖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越超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话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任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
    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组织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
    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而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3. 第一段括号中的句子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伟大两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
  • 1.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 2.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人的这些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3. 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 根据文章的描述,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