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7月11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28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7月11日专为备考2024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A

    B

  • 2. 要严禁各类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内容表现手法等“标题党”行为。

    A

    B

  • 3. 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

    B

  • 1. 喉舌论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是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喉舌,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早在19世纪初,资产阶级报人都纷纷以国民的耳目喉舌自居。马克思也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桿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梁启超

    D康有为

  • 2. 法院对案件进行判决前,报纸就对案件擅自做出评判,这被称为()。

    A忽视保密

    B偏离政策

    C言词过激

    D报纸审判

  • 3. 如果一份报纸希望吸引以青年人为主的读者群,根据读者市场细分的标准,这是采用的()。

    A地理标准

    B经济收入标准

    C人口标准

    D心理标准

  • 1. 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或网络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A进行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

    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

    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D关闭媒体微博页面的留言板,以防信息过载

  • 2. 在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案件的报道中,下列哪些做法正确()

    A对未成年人姓名进行化名处理

    B对未成年的声音进行变声处理

    C鉴定书等材料上的姓名模糊处理

    D对未成年人影像进行模糊处理

  • 3. “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C因为“走转改”践行了舆论引导和宣传艺术结合的方针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 1. 请辨析文艺创作中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 2. 电视传播的符号?
  • 3.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 1. 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 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 3. 请论述新闻传播事业为什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