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9月12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76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9月12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眼睛与仿生学①
    王谷岩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
    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像:从外界景物来的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投射到视网膜的感觉细胞上,感觉细胞把光的刺激转换成一种电信号,而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再经过脑的综合分析,人和动物便看到了景物的形象、色彩和运动的状况。
    人和各种动物的眼睛,构造是不同的,各种构造不同的眼睛,功能又都有特殊的地方。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这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人眼的光学系统跟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但跟照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不同,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一点不漏地传给大脑,而是先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运动、色度和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征,并把它们编制成神经密码信号,再传给大脑。人眼的这种信息加工原理,对于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送器,研制新型跟踪和发现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眼还可以对比周围的景物,使人感知自身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确定物体的距离、形状和相对大小。人们由此得到启示,研制成功了一种叫做“生物一电子位置传送器”的“人造眼”。进一步完善这种技术装置,将可以用来自动控制宇宙飞船下降阶段的制导,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并实现稳妥的着陆;还可以控制无人驾驶探险车,使它准确灵活地避开障碍,选择道路,在人迹从未到过的地方长途巡行。
    你如果看过科教片《保护青蛙》,一定会为青蛙动作的敏捷、捕食的准确而赞叹不已。青蛙所以能够具有这样一套特殊本领,主要是因为它有一双机能优异的大眼睛。
    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这是它长期适应特定生活环境所获得的一套独特本领。就是靠这套本领,青蛙才能准确地捕捉食物和逃避敌害,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万年之久。
    蛙眼能敏捷地发现具有特定形状的运动目标,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并能选择最佳的攻击时刻。这种机能特性,用在技术上,特别是用在军事技术上,可以起重要的作用。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借助于电子技术,人们制成了多种“电子蛙眼”。有一种电子蛙眼可以像真蛙眼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体。这种识别图像的能力正是雷达系统所需要的。不断改进这种电子蛙眼,并把它用到雷达系统中,就可以准确地把预定要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分开,特别是把目标同背景分开,因而大大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十分清晰的目标。装有改进了的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迷惑。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一种人造卫星跟踪系统,也是模仿蛙眼视觉原理的。
    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员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例如飞机在六千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狭窄范围内的地面。即使在这个区域里,对比较大的目标也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发现和识别的。但是,老鹰眼睛的视野却比人眼广阔很多。展翅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一下子就能发现地面上宽广范围内的一只小兔或小鸡。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大大扩充和提高飞行员的视野和视敏度。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跟人和上述各种动物的眼睛不同,另一类动物的眼睛别具一格。例如蜻蜓的眼睛,没有人眼的那种眼球,也不能转动,而是靠着头部的转动朝向物体的。它的表面是一层比较硬的半透明角膜,边缘与头部表面融为一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会惊异地看到,蜻蜓的一只大眼睛竟是由两万多只表面呈六角形的“小眼”紧密排列组合而成的。每只小眼都自成体系,有自己的光学系统和感觉细胞,都能看东西。这类由几十至几万个独立小眼构成的眼睛,叫做“复眼”。虾、蟹、蜂、蚁、蝇等节肢动物的眼睛都是复眼。复眼构造的精巧、功能的奇异,在某些方面为人眼所不及。因此,复眼已成为人们极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给了人们种种有益的启示。
    有一种小甲虫,叫象鼻虫,它的眼睛是复眼,呈半球形,许多小眼排列在曲面上。在飞行中,不同的小眼是在不同的时刻看到外界同一个物体的。象鼻虫根据各个小眼看到同一个物体的时间差以及自身在此期间飞过的距离,可以很快地“计算”出它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它的眼睛竟是天然速度计。模仿象鼻虫复眼的这种功能原理,人们研制成了一种测量飞机着陆时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的仪器——地速计,已经在飞机上试用。这种地速计也可以用来测量导弹攻击目标时的相对速度。
    太阳光本来是自然光,它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方向上。但是当它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受到大气分子和尘埃颗粒等的散射,它的振动就只分布在某个方向上,或者在某个方向上的振动占了优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偏振现象。具有偏振现象的光叫做偏振光,人眼不借助于仪器是观察不到的,但是蜜蜂、蚂蚁和某些甲虫却可以凭借复眼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且能够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偏振光来导航,确定行动的方向。
    蜜蜂的复眼因为具有特殊的结构,能够看到太阳偏振光的振动方向,而这种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确定的关系,所以蜜蜂能够随时辨别太阳的方位,确定自身的运动方向,准确无误地找到蜜源或回巢。人们按照蜜蜂的复眼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制成了一种根据天空偏振光导航的航海仪器——“偏光天文罗盘”。应用这种罗盘,即使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特别是在不能使用磁罗盘的靠近南北两极的高纬度地区,使用这种偏光罗盘就更显得优越了。
    蜻蜓和苍蝇等的复眼的角膜,具有一种奇特的成像特点。剥取蜻蜓和苍蝇复眼的角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尽管在角膜前面只放一个目标,但通过角膜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个像。这是因为这种复眼角膜是由许许多多个六角形的小眼角膜排列构成,而每个小眼的角膜又都能形成一个像。人们从这里得到启示,模仿这些昆虫复眼角膜的结构,用许多小的光学透镜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制成了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复眼透镜”。用它做镜头制成的“复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像。这种复眼照相机已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精细的显微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与质量。
    上述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进行技术设计的一条新途径,属于一门新兴边缘科学——“仿生学”的研究范畴。仿生学是在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它的任务是用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原理,去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型的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
    探索人和动物眼睛奥秘的仿生学研究工作,称为视觉仿生。它跟听觉仿生、嗅觉仿生、触觉仿生和味觉仿生一起,统称为感觉仿生。感觉仿生已经成为目前仿生学的发展重点。
    ①本文是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仿生学是生物学、文学和工技术学等学科边缘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把各种生物系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川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并在技术发中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理,目的是委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制造出更好的新难仪器、机器等。

    1. 阅读文中“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一段,对鹰眼的特点概括得准确的二项是()。  

    A鹰眼能搜索、观测细小的目标。 

    B鹰眼比人眼看得更广、更远。

    C鹰眼比人眼的视野广阔得多。 

    D鹰眼的视野广阔,视敏度高。

  • 2. 古希腊哲人明确宣告:“我们是爱智者!”我国古代最具盛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生也有涯,无涯惟智。”又说:“器分有限,智用无涯。”这些意味隽永的名言,凝聚着多么丰富的人生经验!生命对于个人来说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怎样得到无穷的智慧,这对人类具有永远的魅力。作者在这一段中引用刘勰的话,目的是为了证明()。  

    A古希腊哲人所说的“我们是爱智者”这句名言的正确性。

    B凡是意味隽永的名言都凝聚着丰富的人生经验。

    C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智慧是无穷的。

    D人应该注意开发智力,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 3. 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新华字典》以中小学师生和广大中等文化程度的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各方面读者的基本查阅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它识字,学文化。《新华字典》()无声的老师,已深深地融入进了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之中,  

    A同时;借鉴;当作

    B而且;借助;当作

    C而且;借鉴;作为

    D同时;借助;作为

  •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树
    (俄)屠格涅夫
    我收到一位过去的大学同学的来信,他是一个有钱的地主,.一位贵族。他邀我到他庄园去。
    我知道,他老早有病,眼睛已瞎,肢体基本瘫痪,仅勉强能走动……我动身到他那儿去。
    在他广阔的公园里的一条林阴道上,我正好碰见他。他裹着皮大衣——而那时正是夏天,——面容憔悴,身体佝偻,头上边撑着草绿色的遮阳伞,坐在一辆不大的四轮车上,后面由两个穿着华丽的仆役制服的侍仆推着……
    “欢迎您”,他用阴沉的声音说道,“在我的祖传的土地上,在我的古树的浓阴覆盖下欢迎您!”
    在他的头上,一棵高大的千年槲树,展开着像大帐篷那样宽阔的枝叶。
    我于是想道:“噢,千年的大树,你听见了吗?一个半死不活的蛆虫,在你的躯干边蠕动,却在把你叫做自己的树呢!”
    然后,吹来一阵清风,穿过大树稠密的叶子,响起轻轻的沙沙声…我觉得好像古老的槲树正以善意的、轻轻的笑声,来回答我的思索,也回笑一个病人的自夸。

    2. 贵族连用两个加重的“我的”,说明了什么?  
  •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 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 1.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 2. (作文)  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曰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 云霓 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注]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早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儿,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 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下雨,大荒年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髻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 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画集《云霓》代序,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作 (有删改) 【注】度:指华氏度。

    1. 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