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15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68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15日专为备考2024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适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认罪”等。

    A

    B

  • 2.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A

    B

  • 3. 我们需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新闻的主观性,否则就容易忽视新闻事实本身的客观性,落入主观主义的陷阱。

    A

    B

  • 1. 2011年新华社创建80周年,其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建的()。

    A事实通讯社

    B青年联合通讯社

    C平民通讯社

    D红色中华通讯社

  • 2. 以下哪种景别方式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

    A近景

    B特写

    C中景

    D全景

  • 3. ()是指运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意见的一种新闻手段,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A主观报道

    B重点报道

    C立体报道

    D客观报道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括在科学理论体系内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2. 媒体在对新闻来源的求证核实过程中应注意。()

    A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的稿件87

    B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

    C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

    D难以核实可以不进行核实

  • 3. 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

    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

    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

    D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变得重要

  • 1. 新闻媒介在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是舆论的引导者。
  • 2. 地方台的广播电视节目要尽量使用当地方言,这样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 3. 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 1. 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如何反映人民、生活?
  • 2. 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 3. 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哪些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