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6月13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66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6月13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入世”精神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孔子一开始就对学生的做法进行激烈的批评:“求,无乃尔是过与?”语言尖锐,观点态度鲜明。

    B《〈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一文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多用排偶句,整散结合,文采斐然,饱含着“痛逝者”的深情,又体现了“勖国人”的写作目的。

    C词在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和情绪变化上有独特之处。比如《声声慢》首句十四个叠字,由动作神态到外在环境再到内心感受,层层递进,把内心的悲哀、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D《秋声赋》中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形色宛然,变态百出”,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并融入了宦海浮沉

  • 2. 下列跟原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________________”  

    A而是缺少发现

    B而是缺少观察

    C就是要去发现

    D就是缺少发现

  • 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顽强的生命。
        或者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有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吸吮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黑暗。如果一切生命都只贪婪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在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惶惶,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篇以演绎生物学“物竞天择”学说为主题的散文,知识性很强,但文字清丽,极具可读性。

    B“石缝间的生命”,对于特定的时代来说,它就是饱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的象征。

    C写野草的文字,点化了白居易的诗句:经过烈火考验的野草在山崖石缝间自然能茁壮生长。

    D文章运用了以物喻人的笔法,“小花小草”是人间的弱者,而参天的松柏则是事业有成的强者。

    E生命在困厄中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辐射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更加美丽辉煌。

  •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了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作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三项是()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而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F本文语言华丽,色彩绚烂,如第二段对伴地莲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 1. 写出下列三位古人对待生死的价值观。
    (1)孟子《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嗣同《绝命诗》: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________?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1. 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2.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第一节课后实验室管理员李新收到了王敏老师归还的实验器材——一台显微镜、一架天平,要立字据存档,请你写一张收条。
  • 2. 题目:我的教室在三楼 提示与要求:必须注意写清楚说明对象的具体位置,采用空间与逻辑顺序。字数5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