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7月15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41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7月15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光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刺激信号,而不仅是能量的来源。由于光的作用,人和许多动物才能感觉到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才能具有空间定向与时间定位本领,从而与生存环境保持统一。    光作为刺激信号与生命发生的最为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视觉的形成。人从外界环境获得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但是,只有眼睛还不能形成视觉,必须有光作为刺激信号并与眼睛接收与加工光信号的机构相配合才能形成视觉。视网膜上的光感受细胞对光产生反应,把光所携带的景物信息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经加工后传到大脑,再经脑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这才能看到环境景物。    光运动也是光作为一种信号对生命活动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光运动,就是那些由光调节的、生物体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发生空间位移的行为反应。光运动使生物体具有了空间定向本领。多细胞植物虽然不能有来去自由的运动,但它们可表现出弯曲、扭转等运动现象,而这些运动往往受着光照的控制。若光的作用只是触发这类运动,则称为感光性。要是光的方向决定了运动方向,就称为向光性。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向光性突出表现在把叶面转向太阳光的入射方向。生物对于光的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称为趋光性。这些生物要在光源与背景之间,不同强度的光源之间选择运动方向。朝向光刺激的运动反应叫正趋光性,背向光刺激的运动反应 叫负趋光性。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和季节的变化。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在这种光照的周期性变化环境中进化而来的,因而适应了环境,产生了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生物体内与环境的周期变化相对应的周期性变动,称为生物节律,它是生物体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反应。造成生物节律现象并使之得以维持的内部机制称为生物钟,生物钟的存在使生物体具有了时间定位本领。一个具有某种生物钟的动物,如果被迅速转移到环境周期不再与运动节律同步的地点,则生物钟还能按与原来环境周期同步的节律继续作用一段时间。

    1. 对第四段中生物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是生物的内在节律系统

    B生物钟与光照的变化毫无关系

    C生物钟与生物的空间定向有关

    D生物钟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济)贫    假公(济)私    同舟共(济)

    B(靡)费    辙乱旗(靡)    (靡)日不思

    C(落)枕    丢三(落)四    失魂(落)魄

    D(鲜)明    (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围绕着它的轴旋转。如果它的形状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内部组成非常对称,完全呈刚性,同时在空间中绝对独立,那么它会永远围绕一个固定的轴旋转下去。然而上述假定都是错误的,地球是处于颤动状态的。1988年7月,科学家发现了地球的第四种颤动形式,而在此前已经知道有三种不同的颤动形式。当你在夜间仔细观察群星的运动时,会发现它们在空中围绕某个点做圆周运动,而这个点恰恰在地球北极的正上方。如果年复一年地研究这些星星,那么就会看到这个中心点在缓慢地移动。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轴在移动,并且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在赤道部位发生膨胀。月亮和太阳吸引着这个膨胀部分,导致地轴缓慢地做圆周运动。一个周期大约为26000年。这个效应称为“岁差”。由于这种圆周运动,每年的春分要比上一年提前一点到来。这是地轴最大的颤动,是古希腊人发现的。
    地轴并不是沿着一个真正的圆运动的。由于月亮有时离地球近,有时离地球远,所以它的吸引力随时间有微小的变化。在运动旋回过程中,这种变化造成一种镜像摆动,即每19年重复一次微小的波动。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根据他对星辰位置的详细研究,在1748年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微弱的波状运动被称为“章动”,它是从拉丁文“点头”一词而来的。早在1765年,一位名叫欧拉的瑞士数学家曾预测,地球的两极在每一年中应沿一小圆圈运动。这种小圆运动太微小,所以在当时人们还无法观测出。望远镜和其他仪器在数十年后才制作得比较精密。1891年,美国天文学家张德勒终于能非常精确地研究星系,并能够测量出星辰位置非常微小的移动。这些位移可用地球位置的移动来很好地解释,并被称为“张德勒颤动”——地极的一种不规则圆周运动,完成一个周期大约需要430天。其轨迹不是一个完美的圆,而且在某些年变得较大。地极位置的变化每年大约只有10码。天文学家认为,这种颤动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分配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通常这是由大地震引起的。地震破坏了地球内部的平衡,虽然不大,但却足以使地球在旋转时抖动一下,从而造成地极发生几码的位移。地震越强,这种偏移自然也越大。
    测量月球或人造卫星位置的方法在不断改进,激光束已经能够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回来。通过计算激光往返所需的时间,便能测算出小到数英寸的位置变化。科学家们宣布,他们用这种技术发现了“第四种颤动”,它使地极在两星期到数月的时间内绕一小圆运动。这个小圆的直径为2.5英尺。通过详细研究有关天气资料的卫星报告,科学家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这种短期和小幅度的第四种颤动是由质量分配的变化导致的,而这种变化又是风使大气圈来回搅动的结果。另外一些因素可能包括引起水体往复运动的风暴,以及雪盖的前进和后退等。令人惊奇的是,像我们所熟悉的阵风、河水流动或冰雪消融等现象都可使巨大沉重的地球产生微小的颤动。事实确实如此。
    【注】码、英尺、英寸:都是英美制长度单位。1码约0.91米;1英尺等于12英寸,约0.30米。

    3. 第一段中谈到“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的诸多方面,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运行很稳定,尽管有时会颤动

    B地球在空中独立运行,地轴在移动。

    C地球是个椭圆形的球体,赤道膨胀。

    D地球绕轴自转,内部组成非常对称。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1995年8月,当“亚洲通信卫星2号”升空不久,突然发生爆炸,而这场灾难的元凶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高空切变风,这是由空间天气突变而引发的灾难。
    空间环境中,有时呈现这种情景——太阳上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中可影响空间和地面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以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同时,太阳有时能把百万吨带电物质,以每秒近千公里的高速度抛向地球,即发生太阳风暴,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如地球磁层被压缩,绕地球赤道的高空环电流大大增加,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临界频率会突然改变,高能带电离子流可增加3~5个量级等等。如有时太阳耀斑爆发,能量相当于全球50亿人每人引爆100万吨TNT。这些给人类活动造成灾害的突发性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灾害性空间天气。
    灾害性空间天气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通讯中断,导航定位不准,输电网等技术系统受到损害等灾害性事件发生。也可能引起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据统计,仅在航天领域,卫星故障中的大约40%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为了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灾变规律,避免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一门把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以综合与集成的新学科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应用卫星、载人火箭、空间站以及地面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剧烈变化的空间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空间天气学就越发显得重要。我们相信,明天的空间天气预报也会像今天常规天气预报那样,为我国的建设和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

    B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时,能引起地球高能带电离子流增至3~5个量级

    C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据统计,有约40%的卫星故障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D在一般情况下,空间天气并不对人类活动造成灾害,但是,它具有突变性特征,因此,有时会造成突发性灾害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

    B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

    C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

    D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

  •   冬天实在太冷了。若是冬天搭乘在县城和桥头之间运营的那趟班车的话,紧紧地塞满一车的 不是人,而是外套。每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男人顶着沉重豪华的皮帽子,女人给大头巾缠得刀枪 不入。孩子们更是被捆扎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圆乎乎的,胳膊腿儿都动弹不了。拎起个孩子 往地上一扔,还会反弹回来。班车只有一辆,来一天,去一天,要想搭这辆车进城或去桥头,得算好 单双曰。      班车是一辆绿色的中巴,开车的师傅五十来岁,整天笑呵呵的。要是有人在路边招手拦车,他 就一边踩刹车,一边嘴里“嘟儿……”地发出勒马的声音。他那辆破车尽管到处缠满了透明胶带, 还是四面漏风。暖气是一点儿也没有的,大家挤在一起紧坐着,每人嘴前一团白气。偏那破车又 开得死慢死慢,一摇三晃荡,似乎随时都会散架,(一路上让人越坐越绝望)。      不管我上车之前去得有多早,最后得到的座位总是引擎盖子。因为途中每上来一个旅客,司机都会重新分配一下座位,谁让我年轻呢。好座位自然要让给老人了。坐在引擎盖子上最倒霉 了,因为司机是个大烟鬼,一路上抽个不停,把人熏得昏头昏脑。不过幸好是冬天,穿得很厚,倒也 不怕硬硬的引擎盖子会硌屁股。      最怕的是冷。那个冷啊——冷得人一动都不敢动,觉得动弹一下都会瞬间露出破錠,让四面 围攻的寒冷逮着个空子,猛地掏空掩藏在身体最深处的温暖。四肢又沉又硬,唯一的柔软和温暖 只在胸腔里。我偎在蜂鸣器般颤抖不已的引擎盖子上,蜷着腿,尽量把身子缩成最小的一团,眼观 鼻,鼻观心,默念剩余的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忍受。这时,眼睛一瞟,看到旁边坐着的老头身上披 的羊皮大衣垂下来一角,大喜,立刻捞过来盖在腿上。皮大衣这东西真好,又沉重又不透风,很快, 上半身和下半身出现了温差。我袖着手,缩着脖子,继续默念剩余的时间。      可是,车到可可托海,那件救命大衣就要跟着老头下车了。可我还没反应过来,拽着大衣一 角,不愿意放手。那老头扯着另一头,同情地看着我。我又拽了两下,才绝望地放弃。      温暖的双腿全部暴露在冷空气中,可以听到坚硬的冷空气大口大口吸吮这温暖时发出的“吱啦啦..”的声音。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温差立刻调了个个儿。又因为上半身已经麻木不仁,而下半身刚刚进入寒冷中,还敏感得很,也就更痛苦了..      可可托海是新疆的寒极,据说也是中国的寒极。在八十年代有过-51℃的记录,而寻常冬天 里,三九天降到-40℃则是经常的事。      幸好只痛苦了十几分钟,马上出现了转机。车还没开出可可托海那条著名的林荫道,就有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在路边等车。车门一开,涌上来一群小家伙。我眼明手快,逮着个最胖的,一把捞过来抱在膝盖上,沉甸甸的温暖猛地严严实实罩了上来。他的母亲还拼命向我道谢。  (节选自李娟《坐班车到桥头去》)

    1. 文中写道:“一路上让人越坐越绝望。”请概括说明人们绝望的原因。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以下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本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凛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春天的榆钱,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院的改建而了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对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坟地因退耕还林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棵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家乡将何去何从?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颇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2. 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继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扩展到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3.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或经历,以“学与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