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业务试卷及答案(七)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50分钟

已答人数:342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大家可以通过做一下广播电视业务试卷来了解考试都有哪些重点,为通过考试做好准备,还有答案可以参考哦。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根据线性传播的特点,基本没有固定的结构顺序

    B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

    C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经常采用总分方式划分,即先总括然后再将这个内容具体化

    D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

  • 2. 以简洁生动的文字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开头被称为()。

    A引题

    B标题

    C导语

    D编者按语

  • 3. 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的报道是()。

    A系列报道

    B专题报道

    C深度报道

    D连续报道

  • 4. 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

    A新闻评论

    B专题报道

    C新闻批评

    D深度报道

  • 5. 下列节目中属于真人秀节目的是()。

    A《看见》

    B《甄嬛传》

    C《舌尖上的中国》

    D《谢天谢地你来啦》

  • 6. “短、浅、软”是广播评论的特点,在这里,“浅”是指()。

    A深入浅出

    B明白如话

    C论点浅显

    D不必深刻

  • 7.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是()。

    A用事实说话

    B运用背景材料

    C借用同期声

    D再现场景

  • 8. 广播电视新闻中的整点新闻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常常采用()

    A述评

    B通讯

    C消息

    D录音通讯

  • 9. 在进行新闻类节目的音像编辑时,顺应受众注意力的变化,顺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提高传播效果,就是遵循()。

    A逻辑性原则

    B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

    C兴趣原则

    D目的性原则

  • 10. 在新闻节目的选题论证中,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B是否符合政策标准

    C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D话题是否具有批评性

  • 11. ()又称多构图镜头或单镜头,以一气呵成的拍摄完整表现新闻事件的时空,形成独特的纪实风格。

    A长镜头

    B长焦镜头

    C总镜头

    D连续镜头

  • 12.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的景别是(),常与中景联用,借以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

    A全景

    B近景

    C特写

    D中景

  • 13. 记者采访时,对事件干预程度最小的介入方式是()。

    A旁观式

    B暗访式

    C直播式

    D参与式

  • 14. 记者在现场进行釆访报道时,()身份有利于报道的客观性,可消减记者与被报道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关系,因为适于大多数的采访场合,是较常见的记者角色定位。

    A积极的参与者

    B中立的旁观者

    C消极的参与者

    D积极的旁观者

  • 15. 在广播电视新闻釆访中,脱机釆访更多地承担()的收集任务。

    A背景信息

    B关键信息

    C当事人信息

    D外围信息

  • 1. 釆访中记者既要“走马观花”,又要能够“下马观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A拍摄既要俯拍又要仰拍

    B新闻采访要点面结合

    C面上出题目,点上做文章

    D典型报道需要这种做法

  • 2. 在新闻稿件中,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的是()。

    A犯罪嫌疑人家属

    B被强制戒毒的公众人物

    C严重传染病患者

    D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 3.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有()。

    A情感关系结构

    B倒金字塔式结构

    C逻辑关系结构

    D金字塔式结构

  • 4. 广播新闻提要与报纸新闻标题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

    A行题

    B更为平实

    C大多为一句话

    D釆用口语

  • 5. 订正事实要达到的标准应该包括()。

    A真实

    B准确

    C生动

    D合理

    E统一

  • 1. 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 2. 对所给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制定出采访计划,列出采访提纲。新闻线索:据中广网长沙5月5日消息,为期3天的“2011年第六届湖南文化艺术收藏品展暨茶文化节”今天(5日)在长沙开幕。期间,将有500位书画紫砂名师现场献艺、5000类春茶上市、5万件艺术收藏品博览。品荼展、赏艺博,给人们提供了一道魅力香飘的茶饮大餐和文化大餐。
  • 3. 以下材料为2011年12月2日新疆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串联带,请分析该期节目的编排特色。时间标题体裁作品来源21时00分今日要闻提要21时01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启动创欧亚经贸合作新模式消息本台自采21时03分背景链接:欧亚地区首个跨境国际合作中心新闻背景本台自采21时04分克尤木的家信:我的新家亚克西新闻特写本台自采21时10分新疆四项定居水利工程下闸蓄水消息本台自采21时12分准东地区探明5000万吨级整装油田消息本台自采21时14分国道314线库阿高速路通车消息本台自采21时15分玛依塔斯遭遇暴风雪206名被困旅客获救现场报道本台自采21时16分北疆地区迎来新一轮降雪降温天气消息本台自采21时17分1.84亿元自然灾害救济金助受灾群众过冬消息本台自采21时18分乌鲁木齐1.2万环卫工人免费吃早餐消息本台自采21时20分短评:一顿早餐彰显的民生理念评论本台自采21时20分中央储备肉今起投放市场消息本台自采21时21分深山边防连里的“IT达人”新闻特写本台自采21时24分阿里木入选“感动中国”已获7千网友支持消息本台自采21时25分话剧《四世同堂》在疆首演消息本台自采21时26分喀纳斯冬季旅游新名片消息本台自采21时28分简讯:塔里木河下游最大规模输水结束简讯本台自采21时28分简讯:地热资源开发解决高原居民取暖简讯本台自采21时28分简讯:新疆首家数字博物馆开通简讯本台自采21时28分简讯:阿里至和田喀什退伍老兵空运专线开通简讯本台自采21时29分简讯:新疆侦破最大异地倒卖火车票案简讯本台自采21时29分片尾:喀纳斯冬景
  • 4. 请分析以下这条广播消息的材料特点。
    【标题】《“数字敦煌”工程让敦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留存》
    【导语】今天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最后一个子项目,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开放。数字敦煌工程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这一工程解决了游客欣赏与文物保护难以协调的矛盾,让敦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保存。本台记者XXX,XXX报道
    【正文】身穿彩衣的飞天从头顶优美地舞过,佛像表情细腻传神。造型独特,衣裳华丽鲜艳,看得真切逼真。这是游客张女士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虚拟漫游洞窟《梦幻佛宫》中体验到的一幕。
    【音响】“太逼真了,太逼真了,就像我刚才看到的20窟,进去以后就像我真的到了这个窟一样。”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示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美洞窟艺术,使游客在球幕影院身临其境地观看洞窟实景。之后,再适度地参观洞窟,达到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的双赢。
    【音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原来我就进洞,除了进洞,还是进洞,还是进洞,现在真佛也让大家看,数字佛也让大家看,既是为了保护文物,又让它永续地保存下去。”近年来,随着游客激增带来的压力,如何让敦煌文物得以更好地保存,成为摆在研究人员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2003年初,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联名其他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最终促成了总投资3.4亿元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实现莫髙窟文化的数字化。
    【音响】敦煌研究院教学中心主任吴建研究员:“我们的目的呢,就是让数字敦煌这样的一个展示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敦煌艺术的伟大魅力。”十多年来,敦煌研究院通过全景式高清数字化釆集和计算机二维三维合成的方式,全方位记录,展示洞窟所有信息。目前已经完成了60个洞窟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工作,拍摄图片50多万张。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完成莫高窟A类洞窟的高清釆集工作。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髙效的配置。莫高窟单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数字敦煌工程改变了文物退化的不可逆转性,使文物永续留存或成为现实。
    【音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我们有很大的责任保护好它,研究透它,把敦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材料来源: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青少广播《咨询在线》,2014年8月1日首播,时长3分04秒。该广播消息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1. 请根据下列材料编写一则消息。要求:符合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并拟定标题。字数500至600字左右。如今已入夏,全国大部分地区马上就要被高温覆盖。很多人将又要面临高温下的户外作业。我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高温劳动保护条例,仅有1960年7月1日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从1960年到2012年,劳动者的劳动范围、劳动内容、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暂行办法却52年雷打不动,其中的许多规定早已经与社会脱节。1960年7月1日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以及“田间作业”。而事实上,在炎热夏季,各行各业都面临防暑降温问题,各行各业劳动者也都依法享有获得良好的防暑降温条件和合理的防暑降温待遇的权利。目前第三产业高度发展,而《暂行办法》根本没有覆盖第三产业。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4部委联合修订并起草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向社会征集意见,目前意见征集已结束。意见稿把以前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田间作业,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把广大第三产业也纳入其中,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意见稿对办法适用人群及最高气温作出界定。本办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另外,所谓“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髙气温35℃以上的天气。意见稿明确,劳动者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的,经诊断为职业病、认定为工伤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因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符合规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中暑死亡或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此外,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未成年工等人群在35℃:以上的髙温天气作业。意见稿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事项订立集体合同,或签订高温作业和髙温天气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或者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作业人员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意见稿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及负责人也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工作场所各项防暑降温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髙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工会组织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问题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追究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