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04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我们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一下的朋友不要错过本网站了。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词语中带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昏聩 馈赠 功亏一篑

    B恶心 恶劣 深恶痛绝

    C装载 记载 载歌载舞

    D贻误 怠慢 心旷神怡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犹豫 陷阱 歌功颂德

    B缘由 部署 握手言和

    C辍学 慷慨 克不容缓

    D湍急 揣度 众志成城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________。他在艺术_______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________的境界。

    A个性 面貌 大智若愚

    B个性 风貌 大巧若拙

    C性格 面貌 大智若愚

    D性格 风貌 大巧若拙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

    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

  •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②天色愈阴暗了③下午竟下起雪来 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⑥满天飞舞

    A③②①④⑥⑤

    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②③①⑥④⑤

  •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它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别人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一个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了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实验结果表明,l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也随着他看天花板。然而当大人闭上眼,把头扭向天花板的方向,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他们一般不会跟着看。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他们便会跟着看过去。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有的本领。

    1. 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类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 2. 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有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

    B含有1.37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即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送至人的大脑。

    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

    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

  • 3.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 4. 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人眼有哪些秘密

    B眼睛是心灵之窗

    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

    D眼睛的实际功用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以下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本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凛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春天的榆钱,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院的改建而了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对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坟地因退耕还林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棵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家乡将何去何从?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颇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1. 文章从绿树掩映的村庄带给作者美好的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
  • 2. 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 3. 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 4. 作者在文中说,“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后来又追问“家乡将何去何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竞旧无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日:“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林昉《钓鱼记》)

    1. 翻译文中括号里的句子。
  • 2. 文中先说“乙竞日无所获也”,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 3. 钓鱼人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开封:打开信封。

    4. 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 5. 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