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口腔修复体制作工考试口腔修复工理论试卷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可以来刷题啦。
A牙间隙水平走向
B牙间隙垂直走向
C舌侧可垂直走向
D边缘可垂直走向
A对颌存在第三磨牙,位置、形态均正常
B缺牙数量少
C基牙松动
D基牙数量较多
E牙槽嵴丰满
A0.5cm
B1.0cm
C1.5cm
D2.0cm
E2.5cm
A内倾型深复拾病人的下前牙缺失时
B深复牙合病人的上前牙缺失
C深复牙合病人的后牙缺失
D上前牙缺失的深复牙合病人,在下前牙与上腭粘膜间只能预备出1~1.5mm毫米的间隙
E前牙缺失需升高咬牙合时
A尖牙和双尖牙区
B双尖牙区
C磨牙区
D第一磨牙区
E第二双尖牙区和第一磨牙区
A牙体长度的1/2~1/3
B牙根长度的1/2~1/3
C牙体长度的2/3~3/4
D牙根长度的2/3~3/4
E都不正确
A封闭式腭板
B颊杆
C变异腭板
D舌板
E单舌杆
A均质型白斑
B疣状增生
C均质型红斑
D颗粒型红斑
E多形渗出性红斑
A瓷颈环美观效果最好,密合性最好,但强度不够,容易发生瓷裂
B金属颈环美观效果最差,但密合性最好
C金瓷混合颈环有时候容易出现白垩色,解决办法是换用贵金属基底冠
D瓷颈环又称全瓷颈环,适用于口腔内牙齿唇颊侧颈缘设计
E为了保证瓷颈环的厚度,颈部肩台的预备至少要达到1.5mm
A颈鞘
B膈神经
C颈交感干
D颈丛神经
E以上都不是
A颜色越白越好,大小可参照口腔内余留牙
B唇面弧度应为直线型
C形态应为细长形
D颜色、形态、大小根据口内余留牙及患者面型、肤色、年龄
A动眼神经
B展神经
C眼神经
D滑车神经
E以上都就是
A年龄
B性别
C笑线
D以上均是
A单体过多
B填塞塑料的时期过早
C填胶时压力不够
D塑料填塞不足
E热处理时加温过快
A舌下间隙
B翼下颌间隙
C颊间隙
D下颌下间隙
E颞下间隙
A氧化铬
B抛光绿
C氧化铁
D氧化锌
A颧突
B颞突
C额突
D牙槽突
E腭突
A切缘处
B舌面切1/3与中1/3交界处
C舌面中1/3与颈1/3交界处
D唇面切1/3与中1/3交界处
E唇面中1/3与颈1/3交界处
A对牙髓有安抚作用
B不溶于唾液
C对牙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D抗压强度好
A上牙槽前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中神经
E以上全包括
A唇
B颊
C舌
D咽
E牙龈
A主要具有分泌功能
B可能为上皮来源
C位于基底膜下方
D包绕分泌管下面
E以上均不是
A轴面突度使食物排溢时对牙龈起按摩作用
B适当的轴面突度能提高咀嚼效率
C唇(颊)舌面突度过小时牙龈会受到食物过度冲击损伤
D唇(颊)舌面突度过大时牙龈会因失去食物按摩而萎缩
E邻面的突度有防止食物嵌塞的作用
A患者面形臃肿
B面下1/3过长
C上下颌义齿咬合不佳
D嚼肌活动造成义齿脱位
E患者呈现衰老面容
A隙卡
B回力卡环
C圈形卡环
D对半卡环
E三臂卡环
A义齿表面抛光不良
B组织面有小瘤妨碍就位
C打磨抛光后出现的卡环损伤及变形
D因基托变形引起的基托与模型不贴合
E因组织面打磨过多而引起基托与模型不贴合
A腭小凹
B颤动线
C上颌结节
D磨牙后垫
E翼上颌切迹
A下颌第一磨牙的根尖
B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尖
C下颌第三磨牙的根尖
D下颌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磨牙的根尖
E以上都不是
A铸造镍铬不锈钢
B高金合金
C低金合金
D铸造铜合金
E锻制镍铬合金
AI类杠杆作用
BⅡ类杠杆作用
CⅢ类杠杆作用
DI类+Ⅱ类杠杆作用
EⅡ类+Ⅲ类杠杆作用
A与he(牙合)平面接触
B高于he(牙合)平面约1mm
C高于he(牙合)平面约1.5mm
D高于he(牙合)平面约2mm
E位于he(牙合)平面之上0.5~1mm
A近远中留间隙
B加大近远中方向倾斜度
C将近远中面着色呈较亮的颜色
D加大唇面凸度,并刻出纵向发育沟
E采用加数的方法来解决,一般加牙都位于远中
A对基牙造成的扭力小
B用于上颌可少磨牙齿组织
C对基牙远中软组织引起的损害小
D对基牙有应力中断作用
E近中支托和其小连接体有对抗义齿侧向和远中移位的作用
A永久粘固
B暂时粘固
C隔热垫底
D洞衬剂
A不透明瓷
B颈部瓷和肩台瓷
C牙本质瓷
D釉质瓷
E调拌液
A固位体
B基牙
C桥体
D连接体
A面部外形观察法
B息止颌位法
C面部三等分法
D拔牙前记录法
E吞咽咬合法
A牙用蜡热胀率越大,蜡模的准确性越高
B蜡本身的密度,黏度和软化温度决定了牙用蜡的流动性
C牙用蜡制成蜡型后,其形状就不会发生变化
D嵌体蜡在性能要求上低于铸造蜡
E蜡型材料的颜色要求与口腔有关组织越接近越好
A颊舌-邻-牙合
B颊舌-牙合-邻
C牙合-颊舌-邻
D邻-颊舌-牙合
E邻-牙合-颊舌
A解剖印模法
B功能印模法
C压力印模法
D印模胶印模法
E以上都不是
A螺旋体
B黏性放线菌
C新月形单胞菌
D牙龈卟啉单胞菌
E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A解剖式人工牙
B解剖式金属牙
C半解剖式金属牙合面牙
D非解剖式塑料牙
A颏孔向拾方移位
B颏孔向根方移位
C下颌牙槽嵴丰满
D下颌牙槽嵴低平
E以上均不是
A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合的开始
B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为替牙期合的结束
C6~12岁皆属替牙期合
D在替牙期合,合时常有暂时性错合出现
E替牙期合时出现的错合均需及时处理
A基托内产生气泡
B基托过薄
C连接杆位置不合适,造成基托薄弱点
D基托与组织不密合,或咬合不平衡
E以上都是
A单体过多
B填塞塑料时期不当
C填胶时压力不足
D没有使用分离剂
A通过上切牙中间缝隙的一条直线
B通过下切牙中间缝隙的一条直线
C将颅面部左右等分的一条假想线
D通过上唇系带的一条直线
A颈前正中线第1~3气管软骨环处
B颈前正中线第2~4气管软骨环处
C颈前正中线第3~5气管软骨环处
D颈前正中线第4~6气管软骨环处
E颈前正中线第5~7气管软骨环处
A第五牙尖
B远中颊尖
C远中舌尖
D远中尖
E近中颊尖
A面静脉
B面动脉
C面神经下颌缘支
D面神经颈支
E下颌下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