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抽采考试试卷(一)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74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特种作业煤矿安全作业考试煤矿瓦斯抽采考试试卷(一)已经整理好,还能在线查看答案!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煤层透气性系数是用来衡量()在煤层内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

    A水蒸气

    B一氧化碳

    C瓦斯

    D二氧化碳

  • 2. 瓦斯涌出量大的作业场所,打钻时必须半装有防止瓦斯()的装置,实行边钻边抽。

    A大量喷出

    B渗漏

    C爆炸

  • 3. 瓦斯地质图是综合反应()由赋存分布规律及其地质条件、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点分布及瓦斯突出预测参数等瓦斯、地质诸因素的基础图件。

    A煤层

    B瓦斯

    C含水量

  • 4. 尾抽巷抽采瓦斯是指在工作面开始回采前,在尾抽巷预设抽采管路、构筑封闭墙,在工作面开始回采时,即可利用( )的抽采管路进行抽采。

    A预设

    B临时布设

    C边布边抽

  • 5. 煤层瓦斯抽采可以减少开采时煤层的()。

    A瓦斯含量

    B瓦斯涌出量

    C煤的突出量

  • 6. 上邻近层瓦斯抽采时抽采瓦斯效果最好的区带是( )。

    A冒落带

    B裂隙带

    C弯曲下沉带

  • 7. 防爆阻火器具有良好的防回火、防回风和防爆炸作用的安全装置,它在瓦斯压力为0.17MPa下发生瓦斯爆炸时()。

    A传爆、不传火

    B不传爆、不传火

    C不传爆、传火

  • 8.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人员状况

    C设备状况

    D环境状况

  • 9. 钻头送入孔内(或定位孔内)开始钻进时,压力不宜过大,要轻压慢转,待钻头下到()工作平稳后,压力再逐渐增大。

    A孔口

    B孔内

    C孔底

  • 10. 本煤层随采随抽是抽采开煤层工作面前方和两侧()中的瓦斯。

    A原始压力带

    B卸压带

    C增压带

    D稳压带

  • 11. 邻近层瓦斯抽采时,要保证工作面推过后不断孔,并要使钻孔处于()以内。

    A未卸压带

    B卸压带

    C采空区

  • 12.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时,厚度小于()的突出煤层,可直接采用震动爆破或远距离爆破揭穿。

    A0.3m

    B0.5m

    C1.0m

  • 13. 压差计可以用来测量孔板流量计上下游侧的压差,也可用来测量拙采管道()的压差(即负压)。

    A上下

    B左右

    C前后

    D内外

  • 14. 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中毒者进行急救时,应采用()抢救。

    A仰卧压胸法

    B俯卧压背法

    C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

    D心前区叩击术

  • 15.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综合治理”

    A质量为本

    B预防为主

    C安全为了生产

    D生产为了安全

  • 16. 发出的矿灯,应能最低持续正常使用()。

    A8h

    B10h

    C11h

    D12h

  • 17. 背斜构造的轴心上部通常比相同深度的两翼瓦斯含量(),特别是当背斜上部的岩层透气性差或含水分时,往往积聚高压的瓦斯,形成“气顶”。

    A相同

    B

    C

  • 18. 井下瓦斯抽采管路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

    A0.3m

    BO.5m

    C0.8m

  • 19. 孔底动力钻具可实现每钻进( )钻孔可改变钻孔倾角1°。

    A1m

    B2m

    C3m

  • 20. 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A0.5%

    B0.75%

    C1.0%

    D1.5%

  • 1. 因伤出血用止血带时应注意()。

    A松紧合适,以远端不出血为止

    B留有标记,写明时间

    C使用止血带以不超过2h为宜,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D每隔30~60min左右,放松2~3min

  • 2. 在()等情况下,应该注意瓦斯涌出量的变化,以确保安全生产。

    A开采遇地质构造

    B地面大气压明显变化

    C工作面采出率高时

    D顶板来压

  • 3. 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

    A将伤员防灾空气流通的安全地方

    B将伤员平卧,解伤员的衣扣、裤带、裸露前胸

    C将伤员的头侧过,清除伤员口中异物

  • 4. 瓦斯抽采管理工作应当确保()。

    A机构健全

    B制度完善

    C执行到位

    D监督有效

  • 5. 常用的矿用瓦斯抽采泵的类型有()。

    A轴流式瓦斯泵

    B水环式真空瓦斯泵

    C离心式瓦斯泵

    D回转式瓦斯泵

  • 6. 矿井空气中含有的主要有害气体包括()等。

    A一氧化碳

    B硫化氢

    C甲烷

    D二氧化氮

    E二氧化硫

  • 7. 煤矿井下常用的钻机类别有()。

    ASGZ系列钻机

    BMK系列钻机

    CZSM—250型钻机

    DZY—50型钻机

  • 8.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条件时应建立抽采瓦斯系统。

    A大于或等于40m3/min

    B年产量1.0~1.5Mt的矿井,大于30m3/min

    C年产量0.6~1.OMt的矿井,大于25m3/min

    D年产量0.4~0.6Mt的矿井,大于2Om3/min

    E年产量小于或等于0.4Mt的矿井,大于l5m3/min

  • 9. 发生局部冒顶的预兆有()。

    A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

    B顶板裂隙内有活矸,并有掉渣现象

    C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极薄的矸石片不断脱落

    D敲帮问题时声音不正常

  • 10. 按照瓦斯涌出地点和分布状况,瓦斯来源可分为()。

    A煤岩壁瓦斯涌出

    B采落煤岩瓦斯涌出

    C采空区的瓦斯涌出

    D邻近煤层瓦斯涌出

  • 1. 煤矿企业应对从业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随访,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A

    B

  • 2. 采空区巷道抽采,可以利用上阶段回风水平密闭接瓦斯管路进行抽采。

    A

    B

  • 3. 入井人员乘罐式,要服从井口把钩人员指挥,自觉遵守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A

    B

  • 4. 在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恢复通风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排放停风区瓦斯,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

    A

    B

  • 5. 开采煤层瓦斯未卸压钻孔排放时,钻孔孔底间距应小于或等于钻孔有效排放钻孔的4倍。

    A

    B

  • 6. 开采煤层瓦斯未卸压钻孔排放时,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是指在规定的排放时间内,在有效排放半径范围内的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降到安全允许值。

    A

    B

  • 7. 临时抽采泵站抽出的瓦斯可送至永久抽采系统的管路,但抽采系统的瓦斯浓度必须符合规定。

    A

    B

  • 8. 井下主要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矿井地面变电所和地面通风机房的电话,应能与矿调度室直接联系。()

    A

    B

  • 9. 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

    A

    B

  • 10.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月平均日产一吨煤所涌出的瓦斯量。()

    A

    B

  • 11. 瓦斯在煤层及围岩周围中常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存在。

    A

    B

  • 12. 处理巷道积存瓦斯时,应加风量以利于尽快地将积存的瓦斯排出。

    A

    B

  • 13. 井上下敷设的瓦斯管路,不得与带电物体接触并应当有防止砸坏管路的措施。

    A

    B

  • 14. 瓦斯从岩体或煤体裂隙和孔洞中长时间缓慢涌出现象称为瓦斯普通涌出。

    A

    B

  • 15. 瓦斯抽采工对抽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时不必检查抽采管道是否漏气,这属于钳工的职责。

    A

    B

  • 16. 抽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采空区瓦斯时,必须经常检查一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温度参数的变化,发现自燃发火征兆时,不必急于上报。

    A

    B

  • 17. 在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恢复通风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排放停风区瓦斯,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

    A

    B

  • 18. 采空区实施抽采前应加固密闭墙,保证严密不漏风。

    A

    B

  • 19.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月平均日产一吨煤所涌出的瓦斯量。()

    A

    B

  • 20. 瓦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有正向直接冲击和反向冲击。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