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三)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7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什么?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试题哪里找?本站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帮助大家。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如图2所示,两个电子从磁场中一点沿相同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电子进入磁场时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一个电子的速度为口,另一个电子的速度为2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电子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不同,周期不同

    B两电子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不同,周期不同

    C两电子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不同,周期相同

    D两电子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相同,周期相同

  • 2. 真空中有点电荷Q和-Q形成的电场,它们相距为r,a点是它们连线的中点,b点在Q左侧距Q为r,虚线为以O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弧,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B电荷q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a点的电势能

    C在虚线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始终不做功

    D虚线有可能是某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

  • 3. 如图所示。矩形导体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竖直轴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穿过线圈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

    B图示时刻穿过线圈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

    C线圈在图示时刻,磁通量变化最快

    D线圈从图示时刻转过90°时,磁通量变化最快

  • 4. 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本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一个K一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1T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6 

  • 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1、T2温度下发生等温变化,其p—v图像如图,孔对应的图线上有A、B两点,表示气体的两个状态,则( )。

    AT1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T2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

    BA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A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向外界放出热量

    DA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外界吸收热量

  • 6. 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将木板由图示位置开始绕O点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  )。

    AN1始终增大,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始终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 7. 如图所示,水平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带电油滴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板右端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两金属板表面仍均为等势面,则该油滴( )。

    A仍然保持静止

    B竖直向下运动

    C向左下方运动

    D向右下方运动

  • 8. 图5为氢原子能级图。现有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用这些氢原子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13eV的某金属。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 )。

    A这些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这些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电子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C这些氢原子辐射出的所有光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该金属逸出的所有光电子中,初动能的最大值为1.7×10-18J

  • 1. 一质点沿半径R=1.6m的圆周运动,t=0时刻质点的位置为θ=0,质点的角速度ω0=3.14s-1.若质点角加速度a=1.24t s-2。求:t=2.00 s时质点的速率、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 1.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动量概念的教学。
    教师: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动.但对于有些物体的运动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会有困难,如爆炸类物体、碰撞等,这类运动有什么特征
    学生:运动非常剧烈。
    教师:不是指这个方面,我指的是它们运动的时间非常短,运动情况不明确。
    学生:哦,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师:物理学家引入了动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一下,动量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教师: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物体的作用效果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一起决定的.那么动量的
    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吗
    学生:一致。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动量的概念。
  • 2.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教学思路:首先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即安培力在水平方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提出问题,金属棒除了受安培力还受到哪些力?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示意图;深入引导,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和大小是否不变?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不变?进行力的动态分析,找到最小的安培力,进而列式用数学方法求解最小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让一张纸与一个小钢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处开始自由下落,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先落地。
    教师:对,这就是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我们把刚才的纸揉成团,再与小球一起由静止开始从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几乎同时下落。
    教师: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把纸揉成团时所受的空气阻力,要比一张纸摊开时小得多。
    教师演示实验:拿出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让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开始同时下落,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同时下落。
    教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问题:
    (1)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2)针对上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
  • 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场的相关内容。
    任务:
    (1)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内容,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导体的电阻”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导体的电阻”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如图2.6-3,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b、c、d跟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

    图中四段导体是串联的,每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因此,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C、d两端的电压,就能知道它们的电阻之比。
    比较a、6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长度之比;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等。这样就可以得出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个因素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可以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恒定电流的相关知识。
    任务:(1)简述导体的电阻公式。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导体的电阻”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