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16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已经整理完毕,大家快来做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如图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磁块(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试卷4

    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

    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大

  • 2. 关于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3. 一个氢原子从n=k能级状态跃迁到n=m能级状态,则(  )。

    A若k>m,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增大

    B若k

    C若k>m,氢原子放出光子,能量减小

    D若k

  • 4. 图7所示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M、N、P为电场线上的三个点。M、N、是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N、P三点中,M点的场强最大

    BP点的电势可能高于M点的电势

    C负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小于在N点的电势能

    D正电荷从M点自由释放,它将沿电场线运动到,N点

  • 5. 如图4所示,线圈匝数为n,横截面为S,线圈电阻为r,处于一个均匀增强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为k,磁场方向水平向右且与线圈平面垂直,电容器的电容为C。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

    B回路电流逐渐增大

    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D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nSkC 

  • 6. 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沿墙匀速滑动,则外力F的大小可能是(  )。

    A

    B

    C

    D

  • 7. 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a)所示,若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的功之比为1:1

    B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的功之比为1:3

    C拉力在4 s末和6 S末做的功的功率之比为2:3

    D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的功的功率之比为1:1

  • 8. 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不计重力的甲、乙两个带电粒子.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不同

    B若甲、乙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则甲粒子所带电荷量较大

    C若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量及运动的速率均相等,则甲粒子的质量较大

    D该磁场方向一定是垂直纸面向里

  • 1. 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一质量为m(m未知)的小球开始振动,弹力与位移的关系为F=-kx,而位移x=Acosωt。其中,k、A和ω都是常数,求:
    (1)在t=0到t=的时间间隔内,弹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
    (2)小球的质量m。
  • 1. 案例: 下面是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教学片段。
    教师:大家看教材(图9),思考一个问题——乘电梯时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身体很不舒服。
    教师:这种不舒服就是因为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造成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失重和超重。
    学生:嗯。
    教师:在弹簧秤下端挂一钩码,仔细观察钩码在静止、缓缓上升、缓缓下降、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时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学生:静止、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时,弹簧秤示数都基本上不变。
    教师: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时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会。突然上升时会变大,突然下降时会变小。
    教师: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重力在突然上升时会变大,突然下降时会变小。
    教师:对,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所学的牛顿定律来定量地分析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牛顿定律列方程。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超重和失重。
    问题:
    (1)对这个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这个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新的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
  • 2. 案例:
    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教师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课导入部分的教学片段。
    教师:一个定律从人类开始有这个意识到最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要经过许多人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今天这堂课让我们重踏科学家的历史之路来探索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从而感受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有人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呢,你们认为哪个正确?
    学生甲:我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通过用手移动书的实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乙: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仅通过书上的科学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学生乙是正确的,我们的错误思维是由于大家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
    学生甲:老师,我还是不能理解,现实中找不到绝对光滑的平面,因此这个结论是无法证明的。
    学生乙:这个理论都已经存在好几百年了,你还想推翻啊。
    (同学们哈哈大笑……)
    教师:大家记住,学生甲的回答是错误的,学生乙的回答正确。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问题:
    (1)评述该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2)指出同学甲、乙的回答中存在的问题。
    (3)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 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标准为:
    “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场的相关内容。
    任务:
    (1)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内容,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 2.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高中物理某教材中“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节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16.1-1,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后A与B碰撞,观察碰撞前后两球的变化。
    换成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

    任务:
    (1)说明上述“换成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的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