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50分钟
已答人数:27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9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快来刷题吧!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A单行
B相须
C相使
D相畏
E相反
A麦冬
B甘草
C木香
D泽泻
E当归
A浸渍法
B渗漉法
C超声提取法
D加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A川乌
B天仙子
C防己
D马钱子
E千里光
A长时间煎煮可提高乌头碱的溶出量
B制附子中的化学成分水溶性差需要长时间溶解
C长时间煎煮促使制附子中生物碱与有机酸成盐,有利于溶出
D长时间煎煮会促使制附子中苯甲酸与生物碱结合成酯有利于吸收
E制附子中的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毒性
A加成反应
B消除反应
C甲基化反应
D乙酰化反应
E酶水解反应
A20%
B10%
C15%
D25%
E30%
A糊丸
B滴丸
C蜡丸
D蜜丸
E浓缩丸
A酒白芍
B米炒白芍
C炒白芍
D土炒白芍
E醋白芍
A酒剂
B口服混悬剂
C口服乳剂
D糖浆剂
E口服液
A莪术
B补骨脂
C牛蒡子
D斑蝥
E黄连
A热原具有水溶性和挥发性,能通过一般滤器
B热原能被强酸或强碱破坏
C临床使用注射器具可能被热原污染
D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
E采用吸附法可除去注射液中的热原
A栓剂
B气雾剂
C乳膏剂
D软膏剂
E喷雾剂
A鱼腥草
B益母草
C金钱草
D荆芥
E半枝莲
A有机酸类
B蒽醌类
C生物碱类
D黄酮类
E香豆素类
A眼内插入剂
B多剂量眼用制剂
C眼内注射溶液
D急救用的眼用制剂
E供外科手术用的眼用制剂
A三萜
B倍半萜内酯
C二萜内酯
D单萜内酯
E裂环环烯醚萜
A糖浆剂
B贴膏剂
C滴眼剂
D口服液
E胶囊剂
A米炒
B砂炒
C蛤粉炒
D土炒
E麸炒
A广东
B河北
C江苏
D四川
E浙江
A强心苷
B生物碱
C木脂素
D毒蛋白
E香豆素
A柴胡
B甘草
C知母
D香加皮
E合欢皮
A木通
B槲寄生
C大血藤
D鸡血藤
E桑寄生
A雄黄
B黄丹
C朱砂
D轻粉
E硫黄
A胡黄连
B绵马贯众
C骨碎补
D狗脊
E威灵仙
A瓦楞身
B方胜纹
C乌金衣
D通天眼
E白颈
A炒苍耳子
B炒牵牛子
C炒栀子
D炒芥子
E炒莱菔子
A炙黄芪
B生黄芪
C酒黄芪
D姜黄芪
E炒黄芪
A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B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C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D增强补肾强骨作用
E增强益肺润燥作用
A青蒿
B荆芥
C益母草
D穿心莲
E大蓟
A三氯叔丁醇
B苯酚
C甲酚
D苯甲酸
E硫柳汞
A,酊剂
B糖浆剂
C涂膜剂
D合剂
E煎膏剂
A软膏剂
B蜡丸
C黑膏药
D栓剂
E凝胶贴膏
A贴膏剂
B软膏剂
C膏药
D膜剂
E乳膏剂
A云锦状花纹
B朱砂点
C罗盘纹
D星点
E金井玉栏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E图5
A图6
B图7
C图8
D图9
E图10
A图11
B图12
C图13
D图14
E图15
A图16
B图17
C图18
D图19
E图20
A初春发芽前
B夏季植株枯萎时
C春末夏初
D全年均可
E秋、冬两季
A初春发芽前
B夏季植株枯萎时
C春末夏初
D全年均可
E秋、冬两季
A可溶片
C咀嚼片
B口含片
D舌下片
E口崩片
A可溶片
C咀嚼片
B口含片
D舌下片
E口崩片
A可溶片
C咀嚼片
B口含片
D舌下片
E口崩片
A广藿香
B茵陈
C半枝莲
D薄荷
E大蓟
A广藿香
B茵陈
C半枝莲
D薄荷
E大蓟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雄黄
B朱砂
C石膏
D自然铜
E赭石
A雄黄
B朱砂
C石膏
D自然铜
E赭石
A雄黄
B朱砂
C石膏
D自然铜
E赭石
A山药
B枳实
C骨碎补
D山楂
E苍术
A山药
B枳实
C骨碎补
D山楂
E苍术
A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断面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B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断面较平坦,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C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D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E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A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断面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B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断面较平坦,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C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D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E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A沙苑子
B吴茱萸
C补骨脂
D葶苈子
E牵牛子
A沙苑子
B吴茱萸
C补骨脂
D葶苈子
E牵牛子
A清热解毒
B消疮散结
C表里双解
D回阳救逆
E消痰祛水
A清热解毒
B消疮散结
C表里双解
D回阳救逆
E消痰祛水
A延胡索
B莪术
C川芎
D三七
E白及
A延胡索
B莪术
C川芎
D三七
E白及
A延胡索
B莪术
C川芎
D三七
E白及
A知母皂苷
B人参皂苷
C龙胆苦苷
D雷公藤甲素
E甜菊苷
A知母皂苷
B人参皂苷
C龙胆苦苷
D雷公藤甲素
E甜菊苷
A知母皂苷
B人参皂苷
C龙胆苦苷
D雷公藤甲素
E甜菊苷
A葛根素
B莪术醇
C芦丁
D紫杉醇
E薄荷醇
A葛根素
B莪术醇
C芦丁
D紫杉醇
E薄荷醇
A水丸
B糊丸
C浓缩丸
D蜜丸
E滴丸
A水丸
B糊丸
C浓缩丸
D蜜丸
E滴丸
A水丸
B糊丸
C浓缩丸
D蜜丸
E滴丸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A柴胡
B鳖甲
C延胡索
D斑蝥
E乳香
A柴胡
B鳖甲
C延胡索
D斑蝥
E乳香
A柴胡
B鳖甲
C延胡索
D斑蝥
E乳香
A增溶剂
B润湿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助溶剂
A增溶剂
B润湿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助溶剂
A增溶剂
B润湿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助溶剂
A疙瘩丁
B星点
C起霜
D砂眼
E蚯蚓头
A疙瘩丁
B星点
C起霜
D砂眼
E蚯蚓头
A艾叶
B五味子
C黄芩
D黄连
E葛根
A艾叶
B五味子
C黄芩
D黄连
E葛根
A艾叶
B五味子
C黄芩
D黄连
E葛根
A固体分散体
B控释制剂
C微囊
D免疫微球
E脂质体
A固体分散体
B控释制剂
C微囊
D免疫微球
E脂质体
A花萼
B柱头
C雄蕊
D花蕾
E头状花序
A花萼
B柱头
C雄蕊
D花蕾
E头状花序
A花萼
B柱头
C雄蕊
D花蕾
E头状花序
A没药
B儿茶
C血竭
D乳香
E冰片
A没药
B儿茶
C血竭
D乳香
E冰片
A图21
B图22
C图23
D图24
E图25
A图21
B图22
C图23
D图24
E图25
A图26
B图27
C图28
D图29
E图30
A图26
B图27
C图28
D图29
E图30
A大黄素
B苦杏仁苷
C杜鹃素
D盐酸麻黄碱
E东莨菪碱
A大黄素
B苦杏仁苷
C杜鹃素
D盐酸麻黄碱
E东莨菪碱
A大黄素
B苦杏仁苷
C杜鹃素
D盐酸麻黄碱
E东莨菪碱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须
E相恶
A麦冬
B知母
C柴胡
D牛膝
E熟地黄
A醌类
B强心苷类
C单萜类
D黄酮类
E甾体皂苷类
A白芷
B羌活
C秦艽
D细辛
E制草乌
A香附(制)
B制川乌
C乳香(制
D没药(制)
E天南星(制)
A药物衣
B保护衣
C肠溶衣
D控释衣
E缓释衣
A中焦虚寒
B自利不止
C病势较急
D呕吐腹痛
E脉沉迟少力
A心胸痞闷
B四肢不温
C病势较缓
D气从胁下上逆抢心
E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
A不检查溶散时限
B应在30分钟内溶散
C应在1小时内溶散
D应在2小时内溶散
E应按肠溶衣片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
A木脂素类
B三萜皂苷类
C甾体皂苷类
D生物碱类
E香豆素类
A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B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C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baiensis
D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
E湖北贝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A药物表观分布容积(V)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
C血药浓度峰值(Cmax)
D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
E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胆酸
B石胆酸
C牛磺酸
D去氧胆酸
E甘氨酸
A酒炙可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B生用偏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C盐炙引药入肾增强滋阴泻火作用
D土炒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
E炒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用于治疗便血
A眼用制剂的pH
B眼用制剂的刺激性
C滴眼剂的黏度
D药物在外周血管的消除
E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
A红参
B玄参
C当归
D厚朴
E续断
A紫草
B千里光
C雷公藤
D马钱子
E龙胆
A药用部位
B原植物
C形状
D断面
E气味
A大枣
B肉豆蔻
C全蝎
D柏子仁
E水蛭
A清洁皮肤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B皮肤上涂敷药物的面积不同,透皮吸收的药量有所不同
C皮肤破损时,药物的透皮吸收速度和程度显著增加
D皮肤湿度大不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E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皮肤条件不同药物的透皮吸收情况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