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暗:
穿:
还:
(2)如何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
(3)分析诗中所表现的战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56****1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3393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56****1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339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出自()
A.《行路难》(其一) B.《出塞》(其一) C.《兵车行》 D.《从军行》(其四)
答案
简答题
词语解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长云:
答案
单选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作者是()
A.王维 B.王昌龄 C.李白 D.高适
答案
多选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描绘了几个地点()
A.孤城 B.青海 C.雪山 D.玉门关
答案
单选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A.前两句描写了西北边陲的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 B.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C.“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D.末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则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嗟叹归家无日,给人低沉悲伤之感,升华了全诗主题。
答案
主观题
三)阅读《从军行》(其四),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暗:穿:还:(2)如何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3)分析诗中所表现的战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br/>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r/>(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br/>暗:<br/>穿:<br/>还:<br/>(2)如何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br/>(3)分析诗中所表现的战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答案
单选题
对王昌龄《从军行(之四)》赏析不当的一项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A.首句的一个“暗”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现了长云蔽空、雪山阴暗的特点,写出了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 B.第二句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一个“望”字,传达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有力地衬托了将士们精忠报国的决心和信念。 C.第三句的一个“穿”字,从正面写出了战斗之多、战争之久、拼杀之烈,突出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艰苦。 D.第四句的一个 “终”字体现了将士们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不打败敌人,绝不回归家园!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雄壮豪迈,有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力。
答案
主观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答案
热门试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8.诗的前两句写景,反映了边塞的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的前两句写景,反映了边塞的哪些特点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雪山”是指()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暗:穿: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主要是表现戍边将士( )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主要是表现戍边将士()。   简述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主题的复杂性。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的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后一句应为()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后一句应为()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如何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逆:就:滋:淫辞: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J加点字的含义。考课:放:榜: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成立:祚薄:儿息:婴: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将“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