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中酒曲制作技术发展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不是随便什么东西烂了都能叫酒的。酿酒有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是淀粉糖化,二是酒精发酵。这两个过程必须由糖化菌、酵母菌来进行。微生物多了去了,能出酒的却不多,培养出来更不容易。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武丁时期就已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已能使用麦芽、谷芽制成蘖,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醴,使用谷物发霉制成曲,把糖化和酒精发酵结合起来,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酒了。《尚书》就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记载。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以制曲培养微生物酿酒的国家。 ②在殷商时代,人们已经能成熟地、大规模地制曲和用曲酿酒了。这从殷墟发现的酿酒遗址中用大缸酿酒的情况和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酒器之多,可以得到证明。但那时的酒曲,也就是曲蘖,是松散的发霉发芽的谷粒,所以叫散曲。它所含有用的微生物不够纯,糖化和酒化力也不够强,所以酿酒时酒曲的用量很大。 ③到了周代,由于酒曲的发展,曲蘖这个名称的含义也有了变化。曲,专指酒曲,种类也增加了,例如《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在“曲”前加麦字限制,可见已不止一种曲。因为谷芽中含有糖化酵素即糖化酶,所以人们用它来制饴糖。当时制的散曲中,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已占了优势。黄曲霉有较强的糖化力,用它酿酒,用曲量较之过去有所减少。有趣的是由于黄曲霉呈现美丽的黄色,周代王室也许认为这种颜色很美,所以用黄色制定了一种礼服,就叫“曲衣”。黄色后来成了历代帝王家的代表色。两汉时期,曲的种类更多了,例如有大麦制的,有小麦制的;有曲表面长有霉菌的,有表面没有长霉菌的。特别是当时除了散曲外,还出现了制成块状的曲,叫饼曲,而且不止一种。 ④从松散的曲到成块的曲,不只是形式的变化。因为饼曲外面和内部接触空气面不一样,外面有利于曲霉的增长,内部则有利于根霉和酵母的繁殖。根霉菌有很强的糖化力,也有酒精发酵力,它能在发酵中不断繁殖,不断地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使酵母菌好再将葡萄糖变为酒精。东汉时代,有种叫“九酝酒法”的酿酒法,用曲量仅及原料的百分之五,这表明当时的曲已是根霉为主,且曲的作用也从糖化发酵剂变成了所需要的微生物繁殖的菌种。从散曲到饼曲,是酒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⑤酒曲的发明,是我们祖先对人类酿酒业的一项重大贡献。后来传给日本、印度和东南亚,东方诸国的酿酒方法也就都用酒曲做糖化发酵剂。直到十九世纪末,西方国家在法国人卡尔迈特氏在研究我国酿酒用曲的基础上,分离出糖化力强并能起酒化作用的霉菌菌株,用以生产酒精,称为“阿米诺法”,才突破了酿酒非用麦芽、谷芽制作糖剂不可的状况。更晚些时间,德国人可赫氏才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做微生物制成糖化发酵剂的方法进行酿造,这比我国发明用酒曲酿酒,已经晚了几千年。 ⑥想不到长霉的东西竟能为国争光。 (摘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酒曲制作技术发展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千多年前人们把发霉发芽的谷粒制成曲,把糖化和酒精发酵结合起来酿酒。
B. 周朝制的散曲中黄曲霉的霉菌占了优势,以之酿酒,用曲量比殷商时期减少了。
C. 两汉出现的饼曲比散曲有更强的糖化力,因此成为酒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D. 十九世纪,西方人发明了“阿米诺法”,改变了酿酒需要糖化发酵剂的制作方法。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34****1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61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34****1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61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酒曲制作技术发展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千多年前人们把发霉发芽的谷粒制成曲,把糖化和酒精发酵结合起来酿酒。 B.周朝制的散曲中黄曲霉的霉菌占了优势,以之酿酒,用曲量比殷商时期减少了。 C.两汉出现的饼曲比散曲有更强的糖化力,因此成为酒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D.十九世纪,西方人发明了“阿米诺法”,改变了酿酒需要糖化发酵剂的制作方法。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B.青冢指昭君墓,因其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 青",故名青冢。后来,青冢一词含义逐渐扩大,泛指 坟墓 C.单于是契丹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 貌。此称号始创于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 一直沿袭至契丹灭亡 D.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 歌,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近体诗指唐 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 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答案
单选题
对文中“反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们做出的行为得到即时反馈,大脑就会鼓励我们重复这一行为 B.大脑不喜欢无法得到即时反馈的行为,它认为这使个体竞争力下降 C.学习得到的即时反馈远远无法与游戏相比,所以少有人沉迷于学习 D.人们会在刷不出新信息时,因为得不到足够反馈而停止刷新朋友圈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收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官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官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 C.“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请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既是夸赞林黛玉,更是为了讨贾母欢心。 B.王熙凤既恭维了林黛玉,又顺带夸赞了迎春三姐妹。 C.外孙女和嫡亲孙女是有亲疏区别的。 D.王熙凤觉得林黛玉长得标致,希望贾母能将她当成孙女看待。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①②两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写出了天气寒冷和夜深寂静的特点。 B.①处突出了中年夫妇深夜忍受严寒来为“我”做酸汤面的善良品质。 C.②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我”因感动而语塞,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D.②处中“我良久无语”,是因为夫妇俩把“我”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照顾,令“我”无比激动。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辅:畿,指京畿;辅,三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B.尚方剑:俗称“尚方宝剑”,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C.文士:知书能文之士,泛指文人,读书人。科举制度为底层贫寒文士入仕治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意:称心如意。 B.诈胜:突然取胜。 C.大牢:太牢。指古代祭祀牛、羊、猪齐备。 D.独擅:独自做主。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中“再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⑪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吗”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