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遥远的高原雪,还在落着吗?”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原雪 高洪波【注】 北京连续一个月大热,据老辈人说,这种大热在1947年发生过,以后就再没碰到过——这么说来,半个世纪一次的酷暑,被我一不小心赶上了。 北京大热,大热到什么程度?火笼?蒸锅?还是湖北女作家池莉形容武汉那样:一群人浸在游泳池里听首长的报告?太夸张了,首长虽然爱作报告,但他面对一群赤裸裸的听众和浮在水面上的一颗颗充满期待的头颅,那感觉肯定好不到哪去。 池莉笔下的武汉,是五六十年代的武汉,那时还没有冷气,“灵台无计逃神矢”,只好浸泡在水中以避酷暑。北京这次持续高温,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午时分电视台的记者到某路口的交通岗,警察同志正挥汗如雨地指挥交通。记者把温度计拿出来,放在警察脚下一测,乖乖,水银柱“噌”地蹿上去,五十多摄氏度! 人在这种高温下生活,您怎么能不浑身冒汗出痱子!然后念叨一个字:烦。 正烦着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一听,是云南一位朋友的声音,忙打听昆明热不热?这位仁兄一笑,说我们这里很凉快,一早一晚还得穿毛衣。 你说气不气人! 为了安顿自己被高温炙烤得焦躁的心情,放下电话便琢磨让自己凉快的事,一下子想起了云南的雪,三月雪,这是一种意识流,超越时空的本能。 云南的雪,雪片不像北方那么大,有几分细碎,落在地上之后很快就融化成湿漉漉的雪水,从雪花到雪水的过程,十分短暂,也许是三月的云南地气已很是温暖的缘故吧? 雪如果再起劲地落上几个时辰,地面的热气渐渐被雪花们的努力所遮掩,你会发现一层浅白从天空铺下来,先是染白了绿色的松树、黄色的土墙、黑色或红色的屋顶,高傲的公鸡尾巴似的竹子们,也禁不住弯下了腰,翠绿的竹叶托住高天的白雪,格外有一种楚楚动人的风韵。在雪花的侵袭下,最冷静也最倔强的恐怕要数仙人掌了,它们举着自己尖刺密布的巴掌,不客气地刺破雪花的身躯,一阵风吹过,雪花们委屈地从仙人掌上滑落,也许这种相逢本来就是季节的错误。 雪花们继续飞舞,降落,随心所欲地栖息在自己可心的地方。当傍晚时分暮色被白雪裹挟而至时,浅白的颜色渐渐变成银灰,再过一会儿,银灰色也消失了,一种朦朦胧胧乌乌涂涂的色调掩上来,远处的村落先亮起一星灯花,继而是一片灯火,夜色与雪色借助迷离的灯光,显出了高原特有的另一种神秘,而寒意与凛冽,也就在这时浮动在夜空,你踩着薄薄的一层积雪走向远方,每一个脚印,都提醒你这是一场罕见的雪,是高原三月雪。 这当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三月雪不同于冬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一种表现,是成心跟人们过不去。联想起北京七月间的持续高温天气,下意识地,我想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种种无奈,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的不言的惩罚。 然而拿高原雪来抵御北京暑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却是我本人的专利,在写出“高原雪”的同时,屋外竟掠过一缕凉风,甚至有几丝雨意,焦灼的心境,渐渐地复归于清凉。 遥远的高原雪,还在落着吗? (选自《自然风情》,有删改) 【注】高洪波:诗人、散文家,曾在云南生活过。
简答题

文章以“遥远的高原雪,还在落着吗?”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31****7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013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31****7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013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7分)概括文章第6、7、8自然段所写,说明人类是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的。(7分) 小说为什么以老汉哼起的信天游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②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不吝指教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段⑦中的画七句分析。(3分) 文章结尾技法包括() 文章的结尾部分描述镇上小商人想借重兴“香市”来榨取农民干瘪的袋里的钱,最后计划落空。这一结尾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文章结尾段,作者把红柳称作“原住民”,这个称呼有什么深意?   请示文种的结尾,一般都写有较为固定的结尾,下面请示结尾用语不正确的是()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请示文种的结尾,一般都写有较为固定的结尾用语。下面请示结尾用语不正确的是()。 请改文章说什么() 文章描写了主人公受助后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写有何意义?(3分) 以.org结尾的域名代表什么() 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分) 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文章开头、结尾都提到了“梦”,对这样行文安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认为文章结尾第⑩段多余,应该删去,你同意吗?言不及义炎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