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电磁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是可变的()
单选题
电磁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是可变的()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98****4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714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98****4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71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电磁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是可变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主观题
电磁透镜
答案
主观题
电磁透镜的焦长是指( )
答案
判断题
像差导致像模糊,直接影响电磁透镜的分辨率()
答案
判断题
中国大学MOOC: 像散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沿区域对电子的会聚能力不同而造成的。
答案
单选题
由电磁透镜磁场中近轴区域对电子束的折射能力与远轴区域不同而产生的像差,称为()。
A.球差 B.像散 C.色差
答案
单选题
扫描电镜不用电磁透镜放大成像,也不用电子束成像,而是利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出来的各种物理信号来调制成像()
A.正确 B.错误
答案
单选题
在真空中电子枪发射的大量电子,通过阴极和阳极间强电场的加速和电磁透镜的聚焦,收敛成一束能量极大且十分集中的()。
A.电子流 B.质子流 C.等离子流 D.电流
答案
判断题
物镜的放大率决定于物镜透组的焦距和目镜的放大倍数。()
答案
判断题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答案
热门试题
一个凸透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5倍,另一个凸透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倍,用这两个凸透镜制成的简易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应是()
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的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成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物眼距25CM时,控制物镜距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时凸透镜的放大倍率定义为凸透镜的标准放大倍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物眼距为25cm时,控制物镜距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时凸透镜的放大倍率定义为凸透镜的标准放大倍率()
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 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 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透镜焦距
放大镜的原理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像。
焦距为4cm的薄凸透镜用作放大镜,若物置于透镜前3cm处,则横向放大率为
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__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一焦距为20cm的薄凸透镜与一焦距为20cm的薄凹透镜相距6cm。求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时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550px,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使用体视显微镜时,如果放大的倍数改变,需要重新调节焦距()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在距凸透镜25厘米时,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