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B. 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C. 用含32P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D. 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59****7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41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59****7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41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C.用含32P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答案
单选题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A.DNA B.DNA或RNA C.RNA D.DNA和蛋白质
答案
单选题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适时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答案
单选题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答案
单选题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单选题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进行一段时间(适时)后离心,检测到具有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答案
多选题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答案
单选题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保温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答案
单选题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和35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单选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B.实验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D.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
答案
热门试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分子应该选用的放射性元素为()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能检测到上述同位素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遗传学中的经典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为了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他们用32P标记() 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这两种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使其做上标记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他们发现:放射性物质出现在()①35S标记的是在上清液中②32P标记的是在上清液中③35S标记的是在沉淀物中④32P标记的是在沉淀物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噬菌体蛋白质的正确叙述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细菌体内的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亲代噬菌体把各种性状传递给子代噬菌体是通过()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