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给定资料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样说。然而,在当下中国的一些城市,这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  早上一上班,北京的白领王梅就赶紧打开电脑查询空气质量,家里老人正等她回电话,看能否带孩子出去活动。看到PM2.5浓度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王梅不由地叹了口气。
  下午下班,广州的公务员龚翔一出单位就遇到了大堵车,10分钟的车程竟然开了1个多小时,踩刹车直踩到脚软。一看手机,拥堵级别为深橙色的“严重拥堵”。
  晚上到家,上海的打工者李小柱推开出租屋房门,一股方便面的味道扑鼻而来。20平方米的小屋住了8个人,每张床铺每天租金19元。为了这19元,“蚁族”们省吃俭用,有人甚至一天三顿都吃方便面……
  日复一日,这样的场景正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城市上演。人口膨胀、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我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病”。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城市病’问题已较为严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坦言。
  先看交通。资料显示,美国人上班平均单程花费25.1分钟,其中纽约34.6分钟,为全美最高。而北京通勤时间平均为1.32小时,单程约为40分钟,上海单程约为36分钟。
  再看环境。美国最出名的“污染城市”洛杉矶,其PM2.5年均浓度也仅20多;日本东京则在20以下。而去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PM2.5年均浓度分别高达89.5、62、53。
  “我国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城市病’状况,比发达国家严重,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则要好些”,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说,在泰国首都曼谷,由于车速过慢,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曼谷的交通警察不但会指挥交通,还会替孕妇接生!
  截至去年底,我国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6个,超过400万人口的城市为21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已达127个。面对蔓延加剧的“城市病”,大城市的发展倍感纠结。
  那么,我国的“城市病”究竟因何而起?城市“生病”就是因为太大吗?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在30%—50%时,“城市病”处于显性阶段;城镇化率为50%—70%时,“城市病”可能集中爆发。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又在短短3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国的‘城市病’往往是‘急症、慢症、并发症’共现”,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
  具体分析,我国“城市病”的成因是多元的。
  以北京的交通为例,在一般人印象中,北京堵车似乎是因为人口大量涌入、机动车增长过快造成的,于是,北京出台了限牌、限行等措施,但收效不明显。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交通拥堵,东京市区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800万辆,但因出行需求少、管理规范,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拥堵状况”,陆铭说,长期以来,北京将政府部门、商业中心、公共服务机构集中在市中心,人口到郊区居住,这种“职住分离”的规划布局导致城市建设“摊大饼”及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分离,使人们的出行需求倍增,必然会加大交通压力。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距京30公里的河北燕郊,对于住在这里的30万人来说,家只是一张供晚上睡觉的床,他们工作在北京,每天都要“跨省上下班”。
  曾几何时,我国城里人过的是“工作在前院,睡觉在后院,上学看病一个院”的生活,许多机关大院、企业大院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活动范围,几乎不会给社会带来出行压力。如今,这种被我国大多数城市抛弃的生活模式,却被一些发达国家重新拾起。在新加坡,政府大力倡导“垂直城市”的规划理念。一个大的楼宇群,楼上居住,中间是商圈、服务加餐饮,底层是地铁和公交,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生活。要出门时,电梯坐到一楼,公交地铁就来了。
  时下,我国许多城市想追求的定位太高,想承担的功能太多,使城市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到2012年,全国有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几乎涵盖了主要的省会城市,其中也包括金融基础薄弱的西部城市。有意思的是,东北三省省会和大连市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西北的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安也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我国香港人口稠密,人均道路仅一尺左右,但在高峰期却不会大堵车,奥妙就在于精细化管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内地一些城市红绿灯时长固定不变,而在香港,政府经常调查每个路口在高峰期的车流量、每个灯放行的车辆数,进而灵活调整红绿灯时长;内地一些城市路面上很少见到交警,而在香港,不仅电子摄像设备密布,1700多名交警还骑着摩托车四处巡视;香港还提高汽车的牌照费、停车费、燃油税和环境税,只有不足10%的香港市民每天开着私家车出行。
  一段时间以来,在过于看重GDP指标的考核“指挥棒”下,一些城市重“项目”轻“承载”,争抢大型项目,拒绝产业外移;一些城市重“面子”轻“里子”,宏伟的摩天大楼与脆弱的下水道并存,一遇暴雨就会造成内涝和交通瘫痪;还有一些城市“亲商”有余“亲民”不足,商业地产开发往往超出规划强度,致使周边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城市华丽而羸弱,“城市病”也就不请自来了。
  “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不合理财税体制,是一些城市房价高企的重要因素”,蔡继明说,一些地方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卖地收益,想方设法人为推高地价;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房地产税费,则对房价上涨听之任之,对中央政策消极敷衍。
  由此可见,“城市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这些病因大城市有,很多中小城市也有,不能把“城市病”看成是大城市的“专属病”。
  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城市已告别“城市病”,而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正在“发病”。
  “‘城市病’与城市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再大的城市,只要规划合理、管理有力,‘城市病’也会缓解;再小的城市,如果定位贪大求洋、管理混乱无序,也会爆发严重的‘城市病’”,陆铭说。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城市已告别“城市病”。
  1910年,美国纽约人口不足200万,却遭受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只有5%的人活到60岁,20%的幼儿活不到5岁。如今,纽约大都会区人口超过1800万,不仅治好了“城市病”,还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城市桂冠。
  与之相反,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却正在爆发“城市病”。——据环保部监测,2013年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大城市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济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郑州。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均不在其列……大城市特有的规模效应反而更有利于治理“城市病”。
  国内外实践已充分证明,不能将大城市与“城市病”画等号。实际上,大城市特有的规模效应反而更有利于治理“城市病”。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如此预言。大城市的出现是市场的选择,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世界城市化的主要模式,发展大城市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既然“城市病”不是因为大造成的,我们就不应因噎废食、因“病”废大,而应在发展中小城市的同时,重视大城市的发展,同时治理其“城市病”,使整个城市化进程科学健康,形成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合理结构。
  请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城市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3****7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015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3****7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015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判断题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出自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A.对 B.错
答案
判断题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出自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答案
主观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主观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单选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
A.工业化 B.城市化 C.现代化 D.国际化
答案
单选题
人们常说“生活教育了我”,这里的“教育”是指
A.正规教育 B.学校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正规教育
答案
主观题
【给定资料】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几千年前留下的至理名言,也是现代都市人关于城市寄予的期待与憧憬。事实上,当前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颜值”和“气质”,开始出现博弈、较量。有些城市,一味注重颜值,花重金打造地标性建筑,劳民伤财却费力不讨好;有些城市,一味注重气质,走内秀路线但孤芳自赏、无人问津。实际上,真正的魅力之城、宜居之城,应当是颜值与气质并重,形象与内涵共存的美好家园。  请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颜值与气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800-1000字。
答案
主观题
一般城市居住生活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居住区绿地占城市居住区生活用地的()
答案
单选题
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现实生活人们最关注的是()
A.基钦周期 B.康德拉耶夫周期 C.朱格拉周期 D.全周期
答案
单选题
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现实生活人们最关注的是()。
A.短周期 B.长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答案
热门试题
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现实生活人们最关注的是()。 城市生活垃圾去哪了? 城镇道路是城市中人们生活和物资流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城镇道路是城市中人们生活和物资流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更本质的意义,城市规划是人们居住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发展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城市中的生活腊鸡都去哪里了() 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去哪了() “城市家具”是指通常人们所说的(),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密切关联。 从社会学来看,城市与乡村只是两种地域空间分布的状况,但城市与乡村中的人们在空间、交通、居住与建筑、生活方式、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差异逐渐加大了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其目的是为了以泛在的信息服务为基础,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便利,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是指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房屋和场所。 居住建筑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它包括 一般城市居住生活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城市以各种方式反映了 ① 塑造了其居民的价值观念。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及文化的价值。 ② 独特建筑塑造价值观念的作用并非总是有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能被他们的城市环境所塑造。此外,城市负载的风尚 ③ 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一般来说,对一个城市的引人之处的评价 ④ 是一个美学判断, ⑤ 是对该城市居民道德生活方式的判断。①②③④⑤ 所谓的城市景观,是人们通过视觉所感知的() 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 所谓“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属于城市病的范畴? 所谓“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属于城市病的范畴() 解放前被人们称为“东方的纽约”的城市是() 城市环境容量是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 )。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