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气相吸收塔排液结束后,进行水循环()
判断题
气相吸收塔排液结束后,进行水循环()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85****5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642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85****5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642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判断题
气相吸收塔排液结束后,进行水循环()
答案
判断题
液化气脱硫塔塔底排液结束后,再进行水循环()
答案
单选题
气相吸收塔在水循环过程中,需加入,以防止塔内硫化亚铁遇氧自然()
A.钝化剂 B.消泡剂 C.阻垢剂 D.缓蚀剂
答案
判断题
气相吸收塔底液排放干净后,用氮气进行吹扫()
答案
单选题
气相吸收塔塔压下降,补入氮气至MPa,以维持胺溶液循环()
A.2.5 B.2.0 C.1.0 D.0.2
答案
单选题
气相吸收塔停车吹扫介质是()。
A.空气 B.氮气 C.仪表风 D.低压蒸汽
答案
单选题
胺处理系统的热循环操作中,液相吸收塔应(),以保持压力。
A.补入氮气 B.不需补入氮气 C.补人燃料气 D.补入氢气
答案
单选题
气相吸收塔停车时,出口气相从()。
A.燃料气系统改入火炬 B.火炬系统改入燃料气系统 C.液化气贮罐改入火炬系统 D.液化气贮罐改入燃料系统
答案
单选题
再吸收塔是和()之间建立水循环的。
A.接触塔 B.再生塔 C.解吸塔 D.汽提塔
答案
单选题
当液相吸收塔中胺溶液H2S含量PPm,停止胺溶液热循环()
A.<50 B.<70 C.<80 D.<100
答案
热门试题
在吸收塔液位低于()米时,吸收塔循环泵()。
气相吸收塔内的残液排放至地下溶剂罐()
吸收塔液位大于(),允许启动浆液循环泵。吸收塔液位达(),高报警。
吸收塔液位大于(),允许启动浆液循环泵。吸收塔液位达(),高报警
为提高吸收效果,亚硝气吸收塔的吸收液部分自身循环并用()冷却降温
吸收塔冲塔时,关闭或调小液位调节阀,维持吸收塔液位,防止窜气()
排液泵偷停时会造成吸收塔液位下降。
排液泵偷停时会造成吸收塔液位下降()
当吸收塔停止进气后,应注意观察吸收塔、闪蒸罐液位,防止液位超高()
填料吸收塔气液传质发生在()
吸收塔去开工酸槽的联通阀在吸收塔充液前打开,排酸后关闭()
气相吸收塔吹扫合格标准,采样分析烃含量小于,停止吹扫()
亚硝气吸收塔为()吸收塔。
饱和吸收油自吸收塔底抽出经压缩富气前后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压缩富气分液罐。()
干气带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解决吸收塔冲塔,控制好再吸收塔液面和适宜的吸收剂量()
开车前必须使尾气吸收系统正常投运,首先打开尾气吸收塔进吸收液阀门,启动次品泵,打开次品泵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当尾气吸收塔塔釜吸收液液面达到1/2时,停次品泵,关闭进吸收液阀门,关闭次品干燥器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打开次品循环干燥阀门,启动次品泵使次品进行循环干燥;打开吸收液循环泵进出口阀门,启动吸收液循环泵进行吸收液循环,同时打开吸收液冷却器进、出水阀门对吸收液进行()处理。
开车前必须使尾气吸收系统正常投运,首先打开尾气吸收塔进吸收液阀门,启动次品泵,打开次品泵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当尾气吸收塔塔釜吸收液液面达到1/2时,停次品泵,关闭进吸收液阀门,关闭次品干燥器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打开次品循环干燥阀门,启动次品泵使次品进行循环干燥;打开吸收液循环泵进出口阀门,启动吸收液循环泵进行吸收液循环,同时打开吸收液冷却器进、出水阀门对吸收液进行处理
粗汽油量增加,则吸收塔顶温度降低,使吸收塔液气比()。
吸收塔浆液溢流密封管除了在吸收塔液位过高时,将多余的浆液排至吸收塔排水坑外,还起到()的作用。
一级吸收塔吸收液循环泵流量为m3/h,二级吸收塔吸收液循环泵流量为100m3/h()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