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自然段各是从什么角度对伴地莲进行描写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每处各限2个字) 材料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了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作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简答题

第1、2、3自然段各是从什么角度对伴地莲进行描写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每处各限2个字)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04****9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605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04****9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605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3分) 对第①自然这段话描写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从描写的角度看,第四段写到的那个“年轻人”与上文提到的“她”、“少妇”、“老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④自然段举了两个例子,其举例角度有何不同?   请从第③自然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FMEA是从什么角度对所做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评价() 第④段写 雪景,突出它的 ,第⑤段写 雪景,突出它的 请从选文第①和第⑤自然段括号中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⑤段对“夏夜乘凉”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表达方式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第⑺段中划线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 和 描写,表现了 第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生动传神,请赏析文中第⑨段画线句。   从描绘形象的角度,描写可以分为() 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读第4段划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妙处。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