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查试题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证
>
初中学科知识与能力
>
阅读《老王》教学设计(片段),回答下题。案例: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为切入点,引导探究如何看待文中人物的“幸”与“不幸”,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多媒体展示问题)环节一:说说老王之“不幸” 1.学生齐读第2至4段,讨论并共同体悟老王之“苦境”。明确:身份卑微,孤苦伶仃;患有眼疾,谋生艰难;身居破屋,生活穷苦。 2.提问:造成老王之“不幸”的仅仅就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或纯客观的因素吗?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导致老王的处境每况愈下的社会因素?明确: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加剧了老王的不幸。“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一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3.说说老王是如何对待“不幸”的。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重点研读文中写事部分,感受老王之“善心”。明确:从不抱怨,默默承受不幸,孤身一人靠一辆破三轮车谋生;以德报德,不让别人吃亏,给杨先生家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价格相同;身处困境,却处处顾念他人,送杨先生的丈夫钱先生到医院,怕杨先生没钱,不收车费;知恩图报,极有道德良心;身患重病,还不忘感谢,硬撑着给杨先生家送鸡蛋和香油。环节二:说说作者之“幸” 1.提问:作者当时处境如何?为什么说作者是幸运的?明确:作者“文革”时期在干校挨批斗,进行“劳动改造”。作者的“幸运”,不仅仅是指她与老王两人在物质上悬殊的对比,作者的“幸运”首先应该是在他们一家遭逢“不幸”的时候,遇到了老王这种“最老实”的人。老王给予她一家人帮助,可谓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多年之后作者又进行了精神的自省,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幸运”。 2.提问:在作者当时的处境下,她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关照?明确:作者的女儿为治好老王的眼疾,送鱼肝油给他;作者一家总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作者一家非常关心老王,总打听他的状况。 3.提问:作者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提示:对自己的不幸要淡然处之,对他人的不幸要事事记挂,要能真正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与人之间不论高低贵贱,不论幸与不幸,都应平等交往,互相尊重。问题:(1)请评析该教学设计的两条优点。(2)教师围绕“不幸”与“幸”梳理课文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