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绡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后花园里的绣楼是皮匠女儿的,虽说她自从上大学以后,二十多年了,也就只有春节才回来,可皮匠还是原样留着。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中间被国家安排去皮革厂工作,后来又回到了老地方,继续做他的皮匠。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东轩笔录》《渑水燕谈录》《湘山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数月后,一篇重考南宋三陈故里的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涌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东轩笔录》《渑水燕谈录》《湘山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数月后,一篇重考南宋三陈故里的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涌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寄给了老教授。
从此,陈皮匠和古城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变了。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是上帝,他什么都知道,比如巴尔扎克。读者是信徒,只有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者是平等的,读者的“参与意识”很强,他要参与创作。我相信接受美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如果一篇小说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一篇小说要留有余地,留出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认同,首肯。
要使小说语言有更多的暗示性,唯一的办法是尽量少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不写的,让读者去写。俗话说:“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写少了,实际上是写多了,这是上算的事。当然,这样稿费就会少了。一个作家难道是为稿费活着的吗?
(有删改)
文本一中陈皮匠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请简要概括小说为陈皮匠的这句话做了哪些铺垫。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14****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819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14****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82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