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称他们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当时,____、____、____、____按下了手印。

A. 严俊昌
B. 严宏昌
C. 关友江
D. 严金昌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26****5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164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26****5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164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帷幕
A.取消农业税 B.土地“分田到户” C.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D.新农村建设
答案
多选题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称他们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当时,____、____、____、____按下了手印。
A.严俊昌 B.严宏昌 C.关友江 D.严金昌
答案
主观题
改革首先起源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的生产模式
答案
主观题
1978年以包产到户形式率先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
答案
单选题
1979年秋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从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小岗村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 )。
A.人民公社的建立 B. C.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 E.科学种田理念的普及 F. G.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答案
单选题
1979年秋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从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小岗村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 )。
A.人民公社的建立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C.科学种田理念的普及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答案
单选题
1978年12月,安微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到户”,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答案
单选题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小岗村的其他10来农户受灾减产。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A.旱情不一样 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 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 D.土地贫瘠肥瘦不一样
答案
单选题
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实行分田到户。据此可以看出,1978年与1956年比较而言,农村的变化是()
A.人民自发尝试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规模实践 C.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出现“左”倾盲动主义
答案
单选题
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
A.r /u003e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回答 34~35 题。第34题: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B.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E.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
热门试题
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其做法是生产队与每户农民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留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农民自己的。 1978年以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有名的“三靠村”。这年冬天,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辛苦干了一年,结果喜获丰收。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在契约上按下血印,悄悄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年秋,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农民率先包干到户。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 ),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农民率先包干到户。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一个红手印,一个政策,一个开始。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按下分田到户红手印的那张薄纸,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18枚红手印催生了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小岗村∶村∶安徽 1978 年,安徽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的 18 户农民秘密搞起了包干到户。他们的做法揭开了()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 )责任制的先河。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相约“包产到户”。这一标志性事件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催生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位于()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在当时有坐牢危险的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冒险尝试却在无意间史诗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开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先河,这一伟大创举说明()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小岗村农民()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我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炮,拉开了我国改革的序幕。这句话体现了()的精神。()   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产到户”带给农民的温饱。“包产到户”能带给农民温饱,是因为“包产到户”() 天安门城楼的形状类似于刘邦老家安徽凤阳县的城楼。 1979年,浙江长兴的()几乎与安徽小岗村同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电影《第一书记》掀起了观影热潮,很多观众观影后不禁感动落泪。该影片从细节着手,采用倒叙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沈浩生前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小岗村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事例,艺术地再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已故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短暂而绚烂的人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任劳任怨,有血有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从电影《第一书记》的题材选择看,文化创作的源泉来自于()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
    用户服务协议与隐私政策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聚题库系统。我们深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您的个人权益,在使用产品前请充分阅读并理解《用户服务协议》《隐私协议》


    长沙聚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聚优”)在此特别提醒您在使用相关服务前,请认真阅读协议条款内容,确保您充分理解协议中各条款,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法律适用和管辖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如你未满18周岁,请在法定监护人陪同下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协议,并征得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后使用“聚题库”软件及相关服务。除非您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您无权注册、登录或使用本协议所涉服务。


    隐私权政策适用我们提供的软件、网站、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电脑、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本隐私权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收集这些数据、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您行使个人权利及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请您在使用我们产品或服务前务必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本政策。

    不同意
    同意

    需要获得您的同意后才能使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