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在进行微生物操作时为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应该()
多选题
在进行微生物操作时为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应该()
A. 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B. 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
C. 使用完注射器和针头后将套上针头护套
D. 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后不得将针头护套回套用过的注射器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31****9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902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31****9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9022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多选题
在进行微生物操作时为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应该()
A.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B.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 C.使用完注射器和针头后将套上针头护套 D.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后不得将针头护套回套用过的注射器
答案
多选题
在实验中吸取含微生物活体的液体时,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正确的操作是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A.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 B.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吸有消毒液的吸水纸 C.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实验室专用塑料覆膜一次性台布 D.一张废报纸
答案
多选题
感染性角膜炎主要病原微生物有()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衣原体 E.梅毒螺旋体
答案
单选题
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的致病微生物多为(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链球菌 D.衣原体
答案
单选题
最具感染性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直径为
A.1~4μm B.5~6μm C.7~8μm D.9~10μm E.11μm以上
答案
单选题
最具感染性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直径为()
A.1~4μm B.5~6μm C.7~8μm D.9~10μn E.11μm以上
答案
单选题
最具感染性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直径为()
A.1~4m B.5~6m C.7~8m D.9~10n E.11m以上
答案
判断题
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性微生物的检测。
答案
判断题
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性微生物的检测()
答案
单选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是()
A.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和肠球菌 C.肺炎球菌和淋球菌 D.流感杆菌和链球菌 E.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
答案
热门试题
引起感染性肉芽肿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
感染性心内膜炎抗微生物治疗的原则是( )。
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感染性物质是指(),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体,如病毒蛋白等。
感染性物质(6.2)是指(),包括生物制品,诊断物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体,如病毒蛋白等。
感染性微生物生物危险度等级划分主要考虑一下的因素包括( )
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最常见病原微生物为()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主要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感染性物质(第6.2项)是指(),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体,如病毒蛋白等。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感染性微生物第三类危害程度是指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
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 )。
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
有关感染性疾病中微生物标本采集正确的是
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
导致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微生物是
引起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微生物是()
引起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微生物是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的感染性疱性疾病。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