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在专项救助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能够介入的工作是( )。
答 案:C
解 析:A项,社会工作者只能参与制定教育救助的政策;B项,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C项,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贫困家庭熟悉当地住房救助政策和申请程序,并与必要的机构进行协调,使服务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都能获得住房救助:D项,灾害救助不属于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知识点: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2、临近中考,不少初三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社会工作者拟运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学生缓解焦虑,下列操作属于系统脱敏法的是()。
答 案:A
解 析:系统脱敏法有三个操作环节:放松训练、等级建构、系统脱敏。脱敏训练(系统脱敏)。脱敏训练分为想象脱敏和现实脱敏。对于考试恐惧脱敏以想象为主要方法。社会工作者从引起学生焦虑最低等级开始描述,例如"明天要进行英语会话测验”发现学生听了描述后就开始焦虑,这时要求学生做深呼吸并伴随肌肉的紧绷与放松,直至学生完全放松为止,再开始描述下一个等级,依次逐渐训练。直至达到再想起最紧张的情景时也能够完全或接近完全般轻松自如。同时也可以按照学生自己写下的感受等级进行训练。当通过全部等级时,可从想象训练向现实情境转换,并继续进行脱敏训练。例如,考试日在校门口接学生进学校,路途中发现焦虑,止步做放松练习;陪伴学生进教室,发现焦虑,坐下现场做放松练习;开考前,带领全班同学做放松练习,以感染服务对象。
3、为了改善当地单亲贫困母亲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小李带领她们成立了传统手工制作互助组,为了实现对单亲贫困母亲的增能目标,小李应采取的做法是()。
答 案:B
解 析:妇女增能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工作者和妇女之间的共同合作,让妇女有能力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引发她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社会因素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并且通过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改善处境。具体目标包括:(1)意识提升。树立关于妇女状况、歧视、权利和机会的意识,并且把它作为迈向性别平等的第一步。一旦建立妇女的集体意识,就会产生群体身份认同和人多力量大的感觉。(2)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尤其是计划、决策、组织、管理、开展活动以及与周围他人和机构打交道等方面的能力。(3)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的力量。(4)行动。采取具体的行为获得两性间的平等权利。
4、李先生和陈女士结婚多年,经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为此陈女士对丈夫心灰意冷,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儿子。儿子与母亲关系很好,对父亲却越来越有敌意。为改善家庭关系,李先生向社会工作者老杨求助。老杨计划以改善夫妻关系为切入点、为李先生家庭提供服务,下列做法中,适宜的是()。
答 案:C
解 析:如果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焦点集中在家庭夫妻关系的改善上,这样的服务活动就属于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像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等都是常见的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活动。婚姻辅导,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夫妻的婚姻状况而开展的服务活动,涉及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等。
多选题
1、危机干预模式适用于( )的人或情况。
答 案:CDE
解 析:危机干预模式适用于人格稳定和面临暂时困境或挫折的人,以及家庭、婚姻、儿童问题、蓄意自伤、自杀或意外伤害等情况。
2、某机构为实现“建设零家庭暴力社区”的目标,实施了干预项目。下列做法中对受暴妇女有帮助的有()。
答 案:ABD
解 析:针对妇女女暴力的干预策略包括:
①促进相关立法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向有关机构及其领导者、决策者进行倡导、宣传、培训;开展国际间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对受暴妇女的社会救助机制;向大众进行重视妇女人权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树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
②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例如,开设妇女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热线,对受到性骚扰、性暴力、性侵害的妇女进行心理上的帮助,并且提供个案辅导。
③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鼓励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反暴工作以及唤醒社会的理解和关注。建立对施暴人的干预机制,不仅从法律上更要从思想认识上学习如何尊重妇女,制止其暴力行为。
③开展反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制定公检、司法、城市、农村、医院、妇联、民间组织等综合行动计划,倡导立法综合干预模式。C项直接暴露了她们的隐私;E项,受到暴力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妇女,而是她们的丈夫。
3、改善亲子关系的相关服务是以( )为主。
答 案:AD
解 析: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方面,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这些家庭服务以预防和发展为主。
4、在对流浪乞讨救助的社会工作中,对流浪乞讨人员个别化服务包括( )。
答 案:BC
解 析: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包括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的内容。
主观题
1、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需要哪些证件?
答 案:(1)户籍证明城镇非农业户籍证明。(2)职工单位证明退休人员由社保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工会、人事(劳资)部门出具证明;其他从业人员由所在单位工会、人事(劳资)部门出具证明。(3)残疾证明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及复印件。(4)劳动能力认定证明因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经有关部门进行劳动能力认定、鉴定。(5)退休证明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证明。(6)离婚证明离婚人员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7)赡养关系证明有子女的老年人应提供子女的收人证明。(8)失业证明领取失业救济金人员应提供领取失业救济证明。(9)下岗证明下岗人员应提供劳动部门颁发的《沈阳市下岗职工就业优惠证》或半年以上不在岗工作的证明。(10)"三无"人员的定期救济审批手续。(11)18周岁以上在校学生学籍证明。(12)申请就业情况证明由街道或区劳动保障部门签署意见的《申请低保人员就业认定表》等相关材料。(13)迁移证明动迁户提供有关迁移材料。
2、临时教助的范围是什么?
答 案:(1)子女就学困难的;(2)因患病或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等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3)因家庭生活困难换季需要救助的;(4)重大节日需要救助的;(5)因其它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大面积自然灾害需要救济的灾民不适用本办法,直接由当地人民政府制定救济方案,组织开展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