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10月5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29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10月5日专为备考2023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921年,冰心在北京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

    B新月社

    C创造社

    D左翼作家联盟

  • 2. 下面不是茅盾的著名短篇小说集的是()。

    A《春蚕》

    B《沉落集》

    C《泡沫》

    D《烟云集》

  • 阅读《秋水(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 请分析“此其比万物也”、“尽此矣”两个“此”字含义的区别。
  •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 在这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乡愁具有怎样的特点?
  • 1.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 2. 《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中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的必需,合作是发展的土壤,和谐的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合作的精神,应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亲身经历的事,可以写听说的事,也可以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2. 根据要求作文。韩愈的文学主张是“惟陈言之务去”,这里的“陈言”指的是“陈词熟语”,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请以“陈言之务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作文,800字以上。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需进一步加强防控和治理。近日,《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发布,对新形势下的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安排。
    ②《办法》重点强调从多个角度全面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水平。首先是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做好源头预防,在源头上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其次要明确职责分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负责。另外还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鼓励引导公众依法参与防控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③《办法》还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治理修复。各部门应研究制订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策略措施,在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防控治理方案并进行落实。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订方案,采取种植乡土植物、放流本地种等措施,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恢复。

    1. 《办法》强调从哪些方面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水平?
  • 阅读梁实秋《论诗的大小长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诗的价值原不必以篇幅长短而定。不过据我看,最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为什么说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单是篇幅长,并不能吓倒人!篇幅短,也并不寒伧!但是伟大的作品,因为内容性质的需要,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宣泄无遗,必定要有相当的长度,作者才有用式之地,才能把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表现得干干净净。把歌德的《浮士德》缩成一首“小诗”,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缩成一首“小诗”,把密尔顿的《失乐园》缩成一首“小诗”,把但丁的《神曲》缩成一首“小诗”,你试试看!但是谁能不承认这些是西洋文学里的最伟大的诗篇?伟大作品的内容必不是生活的一鳞一爪,必不是一时的片段印象,而必是根本人性的描写。所以没有相当的长度,作者便没有周旋的余地。这相当的长度,也并不是谁定下来的规律,伟大的作品自然地需要相当的长度。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必有相当的长度,就是根据这种必须而立言的再从艺术方面讲,为求一篇作品的有起有讫,为求其完整,为求其透彻,也需要一个相当的长度。
    我并不菲薄“小诗”,“小诗”也可算是我们的新诗的一体,自有其相当的位置与价值。要描写一个单纯的意念,要记录一刹那的印象,要发泄一点简单的感情,“小诗”当然是很适宜的一种形式,但是伟大的题材却装不进一首“小诗”里去。(有删改)

    2. “小诗”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