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9月7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9月7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中职)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概括、提要必须符合原文的意思,不能遗漏、重复内容,不能曲解走样,更不能断章取义。  

    A

    B

  • 2. 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当代“海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沈从文,讲的是一个哀怨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是船家少女翠翠。  

    A

    B

  • 3. 会议纪要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A

    B

  • 1.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看他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B这家公司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当月就扭亏为盈,取得急功近利的效果。

    C大家都在捐钱捐物,你却细大不捐,真是不害臊。

    D人民的力量大如天,团结起来可以移天易日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

    B“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歌行》即为这种体裁的诗歌。

    C鲁迅的散文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

    D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日记和阅读《圣经》成为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 3. 对下列四个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②他当了十几年兵,身上一根汗毛也没掉。 ③哪家小孩儿不是父母的心头肉? ④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千千万万个“诸葛亮”。

    A排比夸张反问借代

    B排比比喻设问借喻

    C对偶夸张反问借喻

    D对偶比喻设问借代

  • 1.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 2. 忧心孔疚,()。(《诗经·采薇》)  
  • 3. 《琵琶行》的作者是()字()晚年号()。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入海 叶梅 很久以来,我对亲眼观看滔滔黄河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还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 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辽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已。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 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过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衰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先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随手造就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车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下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瞠过河去,怎能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千万只候鸟盘旋飞翔。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经历经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从她回卷的瞬间可以看出来她有一些矜持,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 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不屈不挠地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1. 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