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10月20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71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10月20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中职)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便条的特点是语言讲究艺术性,用词考究,言辞有套路。  

    A

    B

  • 2. 《聊斋志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所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A

    B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饮茶史话·清幽雅致 ①古人进饮,非常讲究环境气氛,饮酒追求热烈的氛围,而饮茶则重在清静的环境。美妙的环境,有自然天成的,也有人为铺设的。饮茶时感受的雅致,很大程度上来自清幽的环境。茶人因此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茶的最高境界。 ②从传世的许多文人画可以看出,古人饮茶多选择在松林、湖畔,或在庭院山石旁,或在书房深闺中,如明代唐寅的两幅《品茶图》,都描绘了文人在松间草庐品茶的情景。清人吴友如的《画谱》,有书斋品茶和庭院品茶的画面,表现了文人们的情趣。 ③后世人常以在花前月下品茗为一种雅赏,不知唐代对于花前饮茶是最忌讳的,谓之“杀风景”。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引《三山老人语录》说:“唐人以对花啜茶,谓之杀风景。”所以王安石在给他的兄弟王安甫寄茶时所附的一首诗中说:“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王安石让他的兄弟收到茶后,不要高兴过了头,千万别在金谷园赏花时去煎茶。视对花饮茶为杀风景,最早见于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列举了几种在当时看作是杀风景的事,包括“清泉濯足,花上晒辉,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这都是一些不雅不文的行为,“对花啜茶”之所以也列在其中,恐怕主要是因为花香会妨碍人们品味茶香。所以晏殊教人饮茶别去杀风景,要赏花时你就饮酒好了,他的一首诗正是这样说的:“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蓝煮惠泉。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醋醉花前。”北宋时人们还忌讳这种杀风景,是受了唐人的影响。到了南宋后期,对花品茶已不再被人认为是“杀风景”了。《冷庐杂识》说:“对花啜茶,唐人谓之杀风景,宋人则不然。张功甫《梅花宜称》有‘扫雪烹茶’一条。放翁诗云:‘花坞茶新满市香。’盖以此为韵事矣。”这时不仅可以对花饮茶,茶人还以花香发茶香,制成了花香茶,传统观念有了明显改变。 ④在明人看来,饮茶的最佳场所还是自构的茶室内,古人称之为“茶寮”。明代陆树声的《茶寮记》说,他自己在园子里建了小寮,是为饮茶之所。茶寮内有茶灶,所有茶具一应俱全。挑选一个比较懂得茶艺的人主持茶事,还有一人帮忙汲水煎茶。一有客人造访,茶烟袅袅升腾竹林之外,主客相对,结踟趺坐,品饮佳茶,体味“清净味中三昧”,以为人生一大乐事。这种追求“竹里飘烟”的雅致,还见于同代人徐渭的《徐文长秘集》之中,谓“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我们从这些话里还可以看出,一些文人喜爱夜里饮茶,于幽中静中品味玉泉清茗。罗廪的《茶解》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激。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夜里品茗,竟有如此之雅,这种雅对俗人很难言说,只有高洁的饮者才能领略得到。这正是古代茶人的一种自豪与骄傲。 ⑤古人为追求品饮的雅致,对于饮茶的最佳地点和时间,提出了一些选择的标准。明代许次纾的《茶疏》就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说宜于品茶的时刻。许次纾还说,饮茶时,不宜靠近阴室、厨房,也不宜在喧闹的街市,不要听婴儿啼哭,不要与粗野人共饮,不要让仆从嬉戏打闹,也不要困居酷热的斋舍。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隐士冯可宾也有类似说法。品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人们的追求,但它是一股潮流,明显影响了饮茶风尚的发展趋势。文人代表的是一个阶层,真正大众化的品茶,不会有文人们要求的那样静、幽、洁、雅,平民百姓也不具有文人们的条件和工夫,但却或多或少地受到文人风气的影响。平民百姓也像文人们一样,可以居家品茗,还可以到茶馆去品茗。茶馆文化的兴盛,正是大众品茗的必然结果。 (节选自王仁湘、杨焕新《饮茶史话》,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按时间顺序从饮茶地点、时间、环境及茶叶品质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B第③段举晏殊教人饮茶的事例佐证了北宋文人仍然保留了唐人的某些饮茶风尚。

    C第④段用对比论证来论述夜里品茗的境界比白天“竹里飘烟”更让人自豪骄傲。

    D本文引用资料丰富翔实,用语轻松活泼,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2. 选出“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其孰能讥之乎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选自毛泽东的《()》。  
  • 2. (),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1. 2024年5月8日(星期三)下午,新风职业学校学生李明在顶岗实习回家途中,突逢大雨,他冒雨奔跑回家,因处置不当,第二天早晨感觉头痛发烧,就去医院诊治,医生给李明开了药,建议他在家休息两天。请依据上述材料,筛选必要信息,以李明的名义给带队王老师写一则请假条。 要求:①格式规范,要素齐全。②语言简明,条理清晰。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考生的任何信息。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80后创客黄文蒋,用丝瓜络生产出布鞋、床垫、浴片等,先后获国家外观专利57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产品远销海外,还带动6000多户农户种植丝瓜近万亩。 ②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研制团队组建时,平均年龄只有27岁。 ③共享单车敲开了共享经济的大门,创业团队多为“80后”“90后”。 请以“青春和价值”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药王 胡氏药庄的营业大厅里挂了很多匾额及金字招牌,它们均朝向大门的方向,南来北往的客商,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整个药庄的肃穆及严整之气。那其中,只有一块黄底黑字、笔力遒劲的匾额,是背对顾客的,它面向药庄挡手的案桌,朝里挂着。 “戒欺”两个大字,笔墨淋漓,每天都被药庄里的小伙计擦拭得锃光发亮。 药庄挡手每每抬头看到它,心头都难免为之一震。 “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药庄胡老板在药庄成立之初,就立下了这样的规矩。 胡老板起初并不懂药业,他做药庄完全是因为他做生意赚了些钱。 那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胡老板却于乱世中嗅到了商机,他贩卖粮食,倒腾军火,做生丝生意,不几年,腰包就膨胀起来。有了钱,胡老板反倒不踏实了,他觉得自己应该为百姓做点儿什么。 一番苦思索,他的药庄就开起来了。 中医药业这一行当,自古便有着“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说法,这其中的“修合”二字,大有讲究。把未经加工的植物、动物以及矿物等“生药材”,经过水制、火制或水火共制,去除其中毒性,再保留其药效成分,之后与其他药材取舍搭配,排列组合,便称为“修合”。修合过程属于商家机密,一般都是秘密进行,这些也让这个过程充满了神秘性与不确定性。不法商贩,在药中掺假,或者给药分量不足,谁也看不出来。 也正因为如此,胡老板才立下那一条“戒欺”的铁律。 在制药售药的每一个环节,胡氏药庄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采办务真,说的是药材原料的采收,这是事关成药好坏的首要环节。为了采收到上好的真药材,胡老板特意派人到各地药材产区去坐庄买办。比如,到河北、山东等地采集驴皮,到淮河流域去采办山药、生地、金银花,到关外采办人参、虎骨,等等。为了收集到最真最好的药材,胡氏药庄不惜代价。 这样的药庄,生意想不火都难。大家对这个不懂药业的胡老板也刮目相看。 某天,药庄来了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妇,一进店门就给胡老板跪下了,涕泪横流,要胡老板救救他们的儿子。原是一个年轻举子的父母,膝下只有这一个宝贝儿子,数年来,那年轻举子头悬梁,锥刺股,发誓要混出个样儿来。一考二考三考之后,终于中了举,谁料乐极生悲,年轻人高兴过了头,竟然一下子引发了癫狂症。 “要是胡老板也救不了我们儿子,我们一家只有死路一条了。”老人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治疗癫狂症要“龙虎丸”,因此药含有剧毒的砒霜,按照古方,要将砒霜用白布包起来,再嵌入豆腐中,入水小火慢煮,豆腐逐渐变黑——把砒霜中的一部分毒素吸附,然后再将砒霜晾干,和其他研磨成细粉的药物搅拌均匀,方能入药。 治疗癫狂症要“龙虎丸”,因此药含有剧毒的砒霜,按照古方,要将砒霜用白布包起来,再嵌入豆腐中,入水小火慢煮,豆腐逐渐变黑——把砒霜中的一部分毒素吸附,然后再将砒霜晾干,和其他研磨成细粉的药物搅拌均匀,方能入药。 因此药制作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人命,一般药庄都不制售此药。胡氏药庄也无此药。胡老板却被一对老人哭得软了心,他一咬牙,竟然大包大揽道:“二老先回家。半月后来取药!” 两位老人千恩万谢从地上起来,搀扶着出门远去。药庄的伙计们却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胡老板哪儿来的信心,半月后他拿什么来给老人。 胡老板也不知道该如何来配制出安全又有药效的“龙虎丸”。打发走了老人,他才开始隐隐犯愁。那些天,胡老板几乎夜夜辗转反侧,在想如何制出“龙虎丸”。 时间过得飞快,眼看着到了第十天上了。那天早上,胡老板喜滋滋地大步跨进药庄,对伙计们道:“昨夜中药鼻祖桐君老人托梦于我,教我制作‘龙虎丸’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开始制药。” 桐君老人托梦,制作自要有一番仪式,胡老板让人把一间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门窗全部封闭,几名青壮小伙子,沐浴更衣,进入房间。此后的事,外人便不得而知,只知道老人如约取到了“龙虎丸”。而那位年轻的举子服药之后,也奇迹般康复了。 胡老板梦到桐君老人的消息不胫而走,药庄的生意更加红火。 见坊间将自己越传越神,胡老板坐不住了,他要把那个秘密外示于人。 “桐君老人的传说就是我们赚钱的利器,老板又何必如此较真?”身边人百般劝阻。胡老板亦不多说,只抬手指了指“戒欺”匾额。 “哪里有什么桐君老人托梦,我想着‘龙虎丸’关键在于将砒霜粉与其他药粉搅拌得十分均匀,我让几个药工将药粉均匀倒在药匾上,然后在上面反复去写‘龙虎丸’三个字,三天写了九百九十九遍,你想,那药粉还能有个不均匀吗?至于让他们关门闭窗,沐浴更衣,一是让他们专心,一是让他们讲究卫生而已。” 真相大白,众人对胡老板更是佩服。胡氏药庄的生意越发红火了。 (有删改)

    1. 小说塑造胡老板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唯一的小方窗里透进了光束,是落日的余晖还是站台的灯?为什么连另外三个方窗也遮严了呢?黑咕隆咚,好像紧接着下午便是深夜。门咣地一关,就和外界隔开了。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来自这一节铁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作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不像这西北高原上,人的脸上和房屋的窗玻璃上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杨子荣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或者许多许多的下一站以后的下一站,你所寻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亲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子,温热的澡盆或者丰盛的饮食正在那里等待着你。都是回家过年的,过春节,我们的古老的民族的最美好的节日,谢天谢地,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 ............................ ②他已经有20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谁让他错投了胎?地主,地主!1956年他回过一次家,(一次就够用了)——回家待了(4天),却检讨了(22年)!而伟人的一句话,也够人们学习贯彻100年。使他惶惑的是,难道人生一世就是为了做检讨?难道他生在中华,就是为了做一辈子检讨的吗?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工厂的装配线在不停地转动,车间洁净敞亮,没有多少噪音。西门子公司规模巨大,具有130年的历史,而我们才刚刚起步。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哞,哞,哞,快点开,快点开,快开,快开,快,快,快,车轮的声音从低沉的三拍一小节变成两拍一小节,最后变成高亢的呼号了。闷罐子车也罢,正在快开。何况天上还有三叉戟? ③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发出的辣味,像是在给气管和肺针灸。梅花针大概扎在肺叶上了。汗味就柔和得多了。方言的浓度在旱烟与汗味之间,既刺激,又亲切。还有南瓜的香味哩!谁在吃南瓜?X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没有见卖熟南瓜的呀。别的小吃和土特产倒是都有。(1)花生、核桃、葵花子、柿饼、醉枣、绿豆糕、山药、蕨麻……全有卖的。就像变戏法,举起一块红布,向左指上两指,(2)这些东西就全没了,连火柴、电池、肥皂都跟着短缺。现在呢,一下子又都变了出来.也许伸手再抓两抓,还能抓出更多的财富。柿饼和枣朴质无华,却叫人甜到心里。岳之峰咬了一口上火车前买的柿饼,细细地咀嚼着儿时的甜香。辣味总是一下子就能尝到,甜味却埋得很深很深。要有耐心,要有善意,要有经验,要知觉灵敏。透过辛辣的烟草和热烘烘的汗味儿,岳之峰闻到了乡亲们携带的绿豆香。绿豆苗是可爱的,灰兔子也是可爱的,但是灰色的野兔常常要毁坏绿豆。为了追赶野兔,他和小柱子一口气跑了3里,跑得连树木带田垄都摇来摆去。在中秋的月夜,他亲眼见过一只银灰色的狐狸,走路悄无声息,像仙人,像梦。

    2. 第①段中暗含哪几组对比?其用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