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12月9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12月9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中职)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李白,诗风豪放飘逸,有“诗圣”之称。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仙”之誉。他们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  

    A

    B

  • 2. “元曲四大家”有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白朴。  

    A

    B

  •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是民间历史文献?它一般是指普通民众使用的文字资料,包括族谱、账本、日记……等。

    B家乡的风味是什么?是弹跳在舌尖的味蕾颤动?还是贮藏在阡陌中的乡风民俗?

    C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D对于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

  • 2.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排比)

    B在“文化大革命”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设问)

    C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拟人)

    D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旋律。(通感)

  • 1. (),(),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 1. 为避免下面材料中的事件发生,请你代周青写一张收条。 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商务活动频繁,有关的合同、字据等,用词一定要准确明晰,含混模糊会带来严重后果。《法制日报》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李军接手了一家服装店的装修工程,向银辉玻璃厂订购了38平方米玻璃,付清了15200元货款。后来,李军又向银辉玻璃厂订购25平方米玻璃,并预付了4000元货款。银辉玻璃厂经理周青写了一张收条给李军,结果却惹来一场官司。
  • 2. 下面这则请假条,画线部分内容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渐渐消散的炊烟 晓晓 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地,就没了热度,没了力气。老木眨巴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坳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坳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瞎眼奶奶虽眼睛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①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即便是玉米、南瓜和山芋,也不是想吃就能吃上的。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蹿上蹿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儿。可除了一刻不离地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他沉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 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地,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儿,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 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他要是走了,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 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痢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可现在,阿黄的皮也耷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不洪亮了,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短促沉闷的了。 ②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上,那是李家的女儿给她娘做“三七”时烧纸钱的烟,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 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 ③山坳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炊烟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散发出的烟浓厚,稀稀落落的,不用风吹,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着,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 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公讳扩,字充之。公孩幼嗜学,甫冠从乡赋,即有声,时辈无不推伏。擢明昌五年甲科,释褐①邓州录事。以山东早,命驰驿赴官,遂专赈贷东平诸郡。公所至,推次乏绝②,人受实惠,豪猾不得夤缘为奸。棣州饥尤甚,公辄例外禀之。 泰和八年三月,擢拜监察御史。是夏旱甚,诏出诸御史分理冤狱。异时,审谳者专以末减③为事,虽杀人者之罪,亦贷出之。公谓同官言:“生人之冤,固所当审;地下之冤,将置不问乎?”因力革前弊,时议皆称其平。 河北苗道润求封爵,宰相高琪持不可,议以它辞却之。宣宗亲问公当如何,公奏曰:“帝王以天下为度,何可逆诈?我虽欲勿许,彼恃威,令不能及,将何所不为?不若因而封之。此高祖所以将韩信也。”宣宗顾谓高琪曰:“王扩与我意合,其亟行之。” 太府监欧里白以御膳羊瘦瘠被诘问,白跪奏:“御羊瘦瘠,转运使不加意而然。”上复问公:“卿先朝旧人,号为知礼,朕知之旧矣。太府之言乃如是,诚有之乎?”公进曰:“大驾初到,人心未安,宜省费以示俭德。比以一羊肥瘠,纷纷不已,以至庭辩,天下知者以为有司不职,而不知者将以陛下日以自奉为急耳。其于圣德,将无少损乎?”上忻然曰:“卿言是矣。细事再不必言。” (选自元好问《嘉议大夫陕西东路转运使刚敏王公神道碑铭》,有删改) 【注】①释褐:脱去平民衣服。指始任官职。②乏绝:食用缺乏、断绝。③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虽欲勿许,彼恃威,令不能及,将何所不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于圣德,将无少损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