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安全案例分析试题(一)

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80分钟

已答人数:313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科目模拟试卷一级帮大家准备完毕,快来此备考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某互联网企业,在南方某市设立计算机设备中心,采用七氟丙烷组合分配系统进行保护。检查发现,气体灭火管道末端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问的距离为600mm。管道穿越楼板处安装了套管,套管长度高出地板50mm,从套管的缝隙可以看到楼下。该气体灭火装置同一规格的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和灭火剂储存容器的高度差均为15mm。气动驱动装置储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0%。

    1. 下列关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浸渍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

    B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C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

    D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E气体火灾,不应小于2min

  • 2. 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数量,满足规范要求的是()个。

    A6

    B10

    C8

    D7

    E5

  • 3. 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包括()。

    A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

    B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

    C防护区的灭火使用量

    D储存容器内的总设计存储量

    E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

  • 4. 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B喷头的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

    C喷头的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小于0.5m

    D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E在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 5. 在该建筑中的气体灭火系统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A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为600mm

    B气动驱动装置储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0%

    C穿楼板套管高出楼板50cm

    D穿楼板套管未密实封堵

    E驱动气体储存容器的高度差均为15mm

  • 6. 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

    A固体表面火灾

    B液体火灾

    C电气火灾

    D金属火灾

    E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 7. 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B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C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D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外打开

    E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少于每小时6次

  • 8. 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操作与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B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C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D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后打开

    E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 9. 每季度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可燃物的种类、分布情况,防护区的开口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B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C连接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必要时,送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或更换

    D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液位计检查,灭火剂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

    E对高压二氧化碳储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得小于设计储存量的90%

  • 某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45层,建筑高度163米,建筑为玻璃幕墙结构,长100m,宽40m,总建筑面积176000m2,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该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泵串联分区供水形式,分高、低两个分区。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池位于地下二层,消防水池共两格,总有效容积840m3,设置低区消火栓泵2台(一用一备)和高区消火栓转输泵2台(一用一备),中间消防水泵房和转输水箱位于地上20层,转输水箱采用不锈钢材质,尺寸为4m*4m*4m。设置高区消火栓供水泵2台(一用一备)。高区消火栓泵控制柜与消防水泵房布置在同一房间,水泵控制柜采用IP50防护等级,屋顶设置4m*4m*3m不锈钢高位消防水箱和稳压泵等设施,低区消火栓由中间转输水箱和低区消火栓泵供水,高区消火栓由屋顶消防水箱和高区消火栓转输泵、高区消火栓转输供水泵连锁启动供水。
    该建筑室外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为40L/s,在建筑扑救面一侧设置了两个SS100—1.6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管网供水,另一侧距建筑12m的消防车道有市政消火栓管网,最近的两个市政消火栓距离建筑物距离均不超过40m,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为40L/s,建筑一字形内走道内按照20m的安装间距(与端墙距离10m)、每层设置4个DN65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配有DN65水带、消防水枪及接口,低区高区分别设置了S0B150-1.6型水泵接合器各2台,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为30L/s,分别设置了低区高区的S0B150-1.6型水泵接合器各2台,水泵接合器距离地面高度为0.7m。
    2018年6月,维保单位对该建筑内消火栓系统进行了检测,情况如下:
    1)在45层打开室内消火栓,流量开关收到水流信号76s后地下二层转输泵启动,50s后消火栓泵正常启动。
    2)经测试,最不利处消火栓栓口静压为0.1MPa,消火栓泵启动后,栓口压力为0.6MPa,充实水柱长度为17.3m。
    3)测试低区的水泵启动情况,将水泵控制柜打在“1用2备”档,从高位水箱放水,流量开关发出信号,1号没有启动,100s时2号泵被启动正常供水。
    排除维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维保单位对该建筑物消防设施进行了季度性维护保养。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在水泵房的设计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消防水池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

    B消防水池设计为两格不符合要求

    C在室外设有从消防水池取水的取水井,距建筑物距离为20m

    D中间消防水泵房内控制箱防护等级不符合要求

    E消防水池能在36小时内完成补水

  • 11. 关于高位消防水池和高位消防水箱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位消防水池容积大于200m3时,宜设置蓄水有效容积相等且可独立使用的两座

    B高位消防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2.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C屋顶消防水箱容积不满足规范要求

    D当高位消防水箱采用防止旋流器时,淹没浓度不应小于200mm

    E高位消防水箱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 12. 关于高位消防水箱设置的说法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位消防水箱可以设置在屋顶露天,但应对人孔和进出水管阀门采用保护措施及防冻措施

    B高位消防水箱的顶部人孔与其上面的建筑物楼板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0m

    C高位消防水箱进水管的管径应满足消防水箱8h充满水的要求,但管径不应小于DN50

    D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径应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出水要求,且不应小于DN100

    E若进水管设计为DN50,则溢流管可以设计为DN100

  • 13. 关于分区供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消火栓栓口静压大于1.0,或自动水灭火系统报警阀处的工作压力大于1.5MPa时,应该采用分区供水

    B当系统的工作压力大于2.4MPa时,可采用减压水箱的分区供水形式

    C当采用消防水泵转输水箱串联时,转输水箱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应小于100m3

    D采用减压水箱减压分区供水时,减压水箱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60m3,且宜分为两格

    E减压阀宜采用比例式减压阀,当超过1.20MPa时,宜采用先导式减压阀

  • 14. 关于本例中消防给水系统配置上存在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该建筑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消火栓,不计入室内可使用的消火栓数量

    B本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泵接合器数量不足

    C本建筑消火栓箱的配置不符合规范规定

    D水泵接合器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E室内消火栓的安装间距不符合要求

  • 15. 在本例的消火栓系统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以手动方式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55s内投入正常运行

    B先启转输泵,后启消火栓泵的顺序符合要求

    C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静压不符合要求

    D消火栓栓口动压和水柱长度符合要求

    E消防水泵零流量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设计工作压力的160%

  • 16. 关于消防水泵的设置,符合要求的是()。

    A单台消防水泵的最小额定流量不应小于10L/s

    B本例中先1号泵启动,再2号泵启动符合要求

    C当采用电动机驱动的消防水泵时,应选择电动机干式安装的消防水泵

    D柴油机消防水泵应具备连续工作的性能,试验运行时间不应小于48h

    E消防水泵从市政管网直接抽水时,应在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置有旋流防止器

  • 17. 对于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检查,以下属于季度检查内容的是()。

    A手动启动消防水泵运转一次,并应检查供电电源的情况

    B对消防水泵的出流量和压力进行一次试验

    C减压阀的流量和压力进行一次试验

    D监测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和供水能力

    E对系统所有的末端试水阀和报警阀的放水试验阀进行一次放水试验

  • 18. 关于消防水泵的控制与操作,正确的是()。

    A超低水位时消防水泵应能自动停泵

    B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可以直接启动消防水泵

    C本案例中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24h人值班时,可以将消防水泵设置在手动启动状态

    D当水泵控制柜设置在自动启动状态时,在消防控制室可以手动直接启泵

    E消防水泵控制柜应设有确保消防水泵在报警5.0min内正常运转的机械应急启泵功能

  • 1. 某高层宾馆建筑,地上14层,每层层高4.2m,室内外设计地面标高均为±0.000m,该建筑设有裙房,采用符合规定的防火卷帘与主体建筑分隔。宾馆的建筑构件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柱、梁、吊顶的耐火极限分别为:2.50h、2.00h、0.20h,主体建筑东侧为员工出入通道,西侧为城市交通主路,南侧为车辆出入通道,北侧水平距离8m处为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办公楼。建筑周边设置宽度为5m的消防车道,沿建筑高层主体南侧和东侧间隔10m设置符合规范要求长度的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南侧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距离建筑外墙水平距离为4m,东侧距离建筑外墙的水平距离为8m。宾馆首层为大堂,二层及以上为宾馆客房,设置防烟楼梯连通各层,客房沿疏散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布置,建筑面积为60~90m2不等。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客房,从客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为20~50m。
    裙房地上4层,地下2层,每层层高5.2m,地上每层建筑面积为9000m2,地下每层建筑面积12300m2。首层为商店,二层设有儿童游乐场,三层为餐饮场所,四层设有电影院,每层平均划分为2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置1部封闭楼梯和1个敞开式楼梯连通各个楼层。电影院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连通处开设甲级防火门。
    裙房地下一层为建筑面积11000m2的服装商场和1300m2的KTV,KTV采用耐火极限为2.50h的防火隔墙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为120~210m2的小厅室,厅室设置双向弹簧门,KTV与商场连通部位设置乙级防火门。地下二层设有设备间(柴油发电机房和消防水泵房)、汽车库和建筑面积10000m2的服装商场,设置多部自动扶梯与封闭楼梯间与地下一层商场相连通。
    该建筑防火设计其他事项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了相应的消防设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建筑的建筑主体类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2.指出建筑总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3.指出该建筑在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4.指出该建筑在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5.指出该建筑在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 2. 某临街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8层,地下2层,室外设计地面标高-0.60m,首层室内设计地面标高为±0.00m。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m2,局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的建筑面积为80m2。屋顶平屋面标高为53.50m,电梯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层高3.5m。地下二层全部及地下一层大部分为普通汽车库,地下一层局部为建筑各种设备用房。
    地上一至二层使用功能为各种小型商业服务用房,主要有小商店、理发店、小餐馆等,每个分隔单元相互独立,建筑面积在115m2~290m2不等,地上三至十八层为单元式住宅。
    每个商业用房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某商店租用了两个相邻的商业用房,为方便联系,经营者在两个商业用房之间的墙上开设了一扇门。左侧商业用房二层建筑面积为210m2,一层建筑面积为80m2。该商业用房内部设置两部楼梯联系上下层,二层室内最不利点至最近楼梯的直线距离为11m,楼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5m,下来楼梯后距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为4.5m,一层只设置了一个安全出口。
    住宅部分共分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一致,最远一户的入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为9m。每一个单元自地下二层至地上十八层分别设置一部防烟楼梯间和一部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均能通至屋面。相邻两个单元之间的屋面上在设计时均设置了楼顶绿化,两个单元之间无法通过屋面连通。每层每单元开向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户门为2樘,户门采用普通防盗门,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为6m2。
    该建筑的外墙采用无空腔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屋面和墙面保温材料均选用胶粉聚苯颗粒板。每层墙面设置有防火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为200mm,采用不燃材料在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厚度首层为15mm,其余楼层为5mm。
    该建筑的其他事项和消防设施均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建筑的建筑高度和建筑分类。
    2.指出该建筑商业部分存在的消防问题,并说明理由。
    3.指出该建筑住宅部分存在的消防问题,并说明理由。
    4.指出该建筑在外墙外保温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补充还应采取的其它技术措施。
  • 3. 某商店建筑地上5层、地下1层,室内设计地面标高为±0.00m,平屋面标高为22.00m,总建筑面积34000m2,地上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地下主要使用性质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其中地下一层层高为5m,地上一层层高为6m,地上二至五层层高均为4m。该建筑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配置了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400m3。室外消火栓系统由满足要求的市政管网供水,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由消防水池保证。室内消火栓的设计流量为4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为40L/s。室内消火栓用于启动消防水泵的低压压力开关位于水泵出水干管上,距室内地面高4.0m。建筑屋顶设置有消防水箱和消防稳压装置(包括气压水罐和稳压泵),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为36m3,其最低有效水位标高为25.00m,最低有效水位与正常水位之间的有效高差为2.0m,稳压泵启动停止由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电接点压力表所在的稳压泵吸水管标高与高位消防水箱最低有效水位标高一致。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别设消防泵组,均为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某日,经营单位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该建筑内消火栓系统进行了检测,情况如下:检测人员到消防水泵房进行了检查,发现消防水泵采用卧式消防水泵,消防水池的最低有效水位高于水泵吸水管0.01m。水泵控制柜设置在水泵房内,观察水泵控制柜上的铭牌,发现该控制柜的防护等级为IP54,水泵控制柜处于手动状态,将水泵控制柜转至自动状态后,继续检测。
    检测人员在对楼上消火栓进行检查时发现,室内消火栓的规格为DN65,栓口距地面高度1.1m,消火栓箱内配置了公称直径65mm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为30m,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为50m。
    检测人员检测屋顶试验消火栓,其栓口静水压力符合规范要求。打开试验消火栓放水,测试栓口动压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建筑高位消防水箱的容积和地下消防水池的容积是否满足要求,说明理由。
    2.根据案例所述背景,试给出消火栓系统稳压泵的启泵压力(系统最不利点处水灭火设施以五层消火栓为准)。
    3.指出消防水泵房内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4.指出消火栓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 4. 某办公楼地上4层,地下1层为汽车库,建筑总高度22.2m,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1000m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4000m2。办公楼内设有集中空调系统,部分房间不满足自然排烟开窗条件,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由于所在地区温度较低,采用干式系统进行保护。对办公楼及地下车库排烟系统进行检查获得的结果如图所示:




    发生火灾时建筑内所有通风空调系统的电源自动切断,火灾确认信号自动启动排烟风机运行并联动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当排烟风机前的总防火阀280℃自动关闭时排烟风机联动停运。火灾时,当进入排风支管的烟温达70℃时支管上的防火阀自动关闭,并联动排烟风机停运。
    对楼内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办公楼及地下车库全部安装有红色玻璃球喷头,喷头流量系数K=80。办公楼喷头采用下垂型,车库采用直立型,在地下一层设置两套干式报警阀,每层设置一个水流指示器,四层最远喷头处设置末端试水装置。施工人员在进行系统调试的具体过程如下:

    (1)打开试验报警阀14,压力开关6动作,水力警铃8报警。
    (2)关闭试验报警阀14,停止报警。
    (3)开启试水装置19,在干式报警阀开启时,记录该时刻和压力表的读数。
    (4)系统充水,记录开始有水自试水装置19排出的时间。
    (5)保持试水装置开启,直至排出清洁的水为止,关闭试水装置和总供水控制阀3,停止试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本案例中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设计存在的问题。
    2.针对该建筑排烟系统的检查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图四中A、B、C处阀门应如何设置,描述各自的工作状态。
    3.针对该楼内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检查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4.指出施工人员在对干式系统进行调试时,操作过程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