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及答案(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7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及答案(一)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某版本语文教材在《济南的冬天》课文后面附录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这属于(  )

    A知识系统

    B助读系统

    C范文系统

    D作业系统

  • 2. 在古诗文总结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同样的事物在不同诗歌中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下列选项中“酒”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B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 3. 教师在讲到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时,举了一句与其意义相近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下面最恰当的一句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4. 古代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鉴赏诗词作品,并列举了运用拟人修辞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5. 某教师在七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这一主题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吉檀迦利》

    B《飞鸟集》

    C《新月集》

    D《草叶集》

  • 6. 某语文教师在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对“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突出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等

    B能选出研究课题,制订较为复杂的研究计划

    C提倡开放多元的设计,注重与其他课程沟通

    D强调合作精神,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兴趣的问题

  • 7. 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文中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你的童年时光里,一定也有记忆深刻的场景,或雪地嬉戏,或田间追逐。试着写一篇约200字的小短文,注意准确选用动词。
    ②三五人自愿建立小组,把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经历编成约10分钟的小短剧。
    下节课进行演出,要求不看台词、适当想象、含有情节、表演生动。根据个人兴趣,选做其中一题。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A给学生的作业量过大,对基础差的学生是有形压力

    B体现出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C第二题具有综合性,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表达、想象等能力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 8. 学习《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体裁与形式的不同特点。
    ②理解诗句,掌握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③展开想象,培养合作研究、自学鉴赏古诗的能力。
    ④培养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使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指导朗读,品味诗句,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内容的异同。
    ②比较、感悟、赏析三首送别诗的风格,力求当堂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③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预设目标评价不正确的是()。

    A借助诵读、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同类主题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B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使用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C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D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教师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9. 阅读综合性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教学活动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此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是我本学期以来,开展得较为成功的一次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热情较高,搜集的资料也比较全面,所展示的成果制作得也比较精美。
    尤其是各组同学在制作课件时表现出的无私、合作精神更让人欣喜。同时,第三组的同学因为积极走出校门,到社区、博物馆等地实地采访,其组员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大大得到了提升。许多学生在这一次的活动后表示,这一次活动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伟人的经历和精神也激励了他们,大部分同学在活动后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还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班级内的学习气氛高涨。此次活动后的作文,也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真正参与活动,作文有话可说,所以改变了以往“假”“空”等缺点,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有很大进步,涌现出了不少精品文章。
    当然,这次活动也难免有不足之处:首先,因为条件便利,部分学生选择借助网络来搜索资料、解决问题。求助网络自然也是一条途径,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却因此错过了许多真正读书的机会,更有个别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上网,而直接放弃了材料的搜集。
    其次,学生对伟人作品的理解,暴露了他们知识储备方面的弱点,对搜集出来的作品,有时竟然解释得词不达意,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伟人思想、精神的解读。有的同学在老师重新解释了作品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让老师哭笑不得。
    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存在,但这次语文实践课确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地实际的举措.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感情。 以下对此次综合性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B教师不应重新解释作品,应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直至发现错误并解决

    C此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能力

    D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并逐步学会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

  • 10. 在中国古代主题诗歌研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拓展与主题“花”相关的诗句,要求学生指明诗句所描述的花的种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的是梅花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的是菊花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是梨花

    D“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写的是莲花

  • 11. 学习《狼》,教师在讲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犬”的意义时,指导学生学习了“犬”字的语法现象,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12. 学生在了解“黄发”与“垂髫”分别指老人和儿童后,对古代文学常识产生了兴趣,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梳理拓展其他文学常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寒食”指清明节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江表”指长江以东地区

    C“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仞”为古代长度单位,九尺或十尺为一仞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指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

  • 13. 某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写景的特点,同时又列举了几篇写景散文,下面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

    A《故都的秋》

    B《赤壁赋》

    C《兰亭集序》

    D《长亭送别》

  • 14. 老师在讲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时,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判断句,特地找出以下句子进行拓展,下面选项中的句式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D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5. 阅读以下某教师在教学《伤仲永》一课时设置的教学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语,了解一些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文言文。认识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习寓理于事和纵向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人才被毁所做的挽歌,体味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的摧残。
    下列对其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维目标完整,符合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和可行性原则

    B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方式符合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规范

    C教学目标符合语文课程特点,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D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与设计具体、明确,具有可考核性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拥抱阳光
    ①他是个平凡的男孩,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学校的条件也很糟糕,这更塑造了他自卑的性格。
    ②但19岁那年,他竟然考上了城里一所著名的大学,他的父母万分激动,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挨家挨户地借钱,又找村委会苦苦哀求,终于凑足了学费,把他送上了开往城市的车。
    ③他自己当然也是欣喜万分,但到了那所大学后,他傻眼了。学校里充满着城市的气息,同学们一个个穿着讲究,充满时代的气息,唯有他,一身灰色蓝格的衣服,黑得分不出颜色的布鞋,显得与这现代的校园有些格格不入。
    ④他的目光黯淡了下去。
    ⑤从此,他更自卑了,每天都低着头,只知道埋头读书,别人与他打招呼,他也只会“嗯”“哦”几下,马上低头转身走掉。他总感觉身后有一阵嘲讽的笑声跟着他。
    ⑥于是他没有一个朋友。别人善意地与他打招呼,他也是转身就走。他的心低落到了谷底。
    ⑦一个月后,学校要开运动会,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同学们竞推荐他去参加一千米长跑比赛。既然如此,那就跑吧。他默默地答应了。
    ⑧运动会那天,其他同学都穿着展新的运动鞋,只有他还穿着一双土气的布鞋,他的头几乎要垂进胸膛里去了,脸通红通红的,泪都快流下来了。裁判员一声哨响,大家一齐冲了出去,果然,他马上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他嘴唇紧咬着,心里越来越难受,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不起来了。但是,他听到了什么?
    ⑨一阵振耳欲聋的加油声响了起来,他一看,是他们班的同学在为他加油!看呐,同学们一个个扯着嗓子喊加油,还不住地挥舞旗子为他加油!
    ⑩他的心震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一瞬间脚下生风,很快超过了所有人,领着大家稳稳地跑,终于,第一个撞线。
    ⑪全场沸腾了,所有同学兴奋地鼓掌,男同学们都拥抱着他,女同学也围着他叫“英雄”。
    ⑫那一瞬间,泉水似乎被他的心洗涤过一般,一下子清亮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瞬间弥漫了他的全身。他脸上浮现出了笑容,还有一种坚定的神情。
    ⑬原来敞开心扉,去接受别人,交朋友,是这么快乐的事!他觉得他找到了阳光。
    ⑭第二天,他在给他妈打的电话中,微笑着说:“妈,这个学校真的很不错,整个校园都是阳光。”
    ⑮去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吧!敞开心门,张开双手,去接受别人,那时,你会发现,生活原来这么美好。

    1. 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2. 请从第⑧⑨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⑩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给自己点一盏灯
    ①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在走夜路时总是提着一盏灯,有人好奇地问:“您为什么要提灯啊?您的眼睛又看不见。”盲人答道:“我点着灯的话,别人走夜路就不会害怕,他们也不会撞到我。”
    ②盲人的灯不仅是照路的明灯,更是他心中的明灯。我曾以为自己的那盏灯无须寻找,在时间的沉绽下它自会出现。于是我便苦苦地等,日日夜夜,可它并未出现。然后我明白了:自己的那盏明灯需要自己主动去寻找,等待并不是最佳的办法。
    ③在寻找的过程中,我迷芒过,犹豫过,徘徊过。最终,我找到了我心中的那一盏明灯——梦想。是的,就是梦想。以梦想为灯芯,以信念为火引,我的那盏灯燃起了火焰,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我给了自己一盏明亮的、美丽的灯。
    ④给自己一盏灯,让自己的目标更坚强,让自己的信念更坚韧;给自己一盏灯,让自己的天空更广阔,让自己的大地更美丽;给自己一盏灯,让自己的心胸更开阔,让自己的头脑更睿智。
    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盏灯更珍贵的东西呢?倘若把这盏灯比作花,它便是百花之王;若把这盏灯比作树,它便是万树之冠。它就像一个人的头脑、思想、精神,是整体的主心骨。有了它,就有了希望,就坚定了目标。使我们离成功更近,让胜利变得触手可及。
    ⑥所以,朋友,给自己一盏这样的灯吧!让这盏灯无论花开、蝉鸣、叶落、雪飘,都不熄灭,让它一直燃着,永久燃着,让它陪伴你一生。让它在你失意潦倒时,给你坚定信念;让它在你成功得意时,让你居安思危。
    ⑦给自己一盏灯,让它明亮辉煌。
    ⑧给自己一盏灯,让它照耀前途。
    ⑨给自己一盏灯,让它助你成功!

    3. 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原文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
    思考探究
    一、读这首诗要注意把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二、诗人用一系列意象,形象地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试结合每节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
    三、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诗句的含义。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4.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啧薄
    积累拓展
    四、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朗读前,先和同学讨论:如何把握朗读的语速、节奏、语气和语调?
    五、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有些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横线处添加一句,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句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
    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
    4.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
    单元介绍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预习提示
    先默读诗歌,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打动你的诗句画出来。再大声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说说你的整体感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1. 从“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角度,写出你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 2.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 3.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