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4月12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446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4月12日专为备考2023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括号中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不义不暱,厚将崩: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即使土地扩大了,也会分崩离析。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但坐观罗敷:只是坐下来看了一会罗敷。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D谨养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

  • 2. 郭沫若《炉中煤》“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主要采用了()。

    A借代修辞法

    B比喻修辞法

    C拟人修辞法

    D反复修辞法

  • 阅读《陌上桑》中的首段,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 这段文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突显罗敷美貌的?
  •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 在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 1. 根据要求作文。请以“付出与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整个世界靠大家公认的原则来维系。明确的规则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首要准则。规则服务大家,更需要大家的遵守。
    请以“让规则守护世界”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需进一步加强防控和治理。近日,《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发布,对新形势下的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安排。
    ②《办法》重点强调从多个角度全面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水平。首先是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做好源头预防,在源头上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其次要明确职责分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负责。另外还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鼓励引导公众依法参与防控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③《办法》还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治理修复。各部门应研究制订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策略措施,在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防控治理方案并进行落实。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订方案,采取种植乡土植物、放流本地种等措施,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恢复。

    1. 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按段落序号用“||”标出。
  • 阅读梁实秋《论诗的大小长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诗的价值原不必以篇幅长短而定。不过据我看,最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为什么说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单是篇幅长,并不能吓倒人!篇幅短,也并不寒伧!但是伟大的作品,因为内容性质的需要,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宣泄无遗,必定要有相当的长度,作者才有用式之地,才能把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表现得干干净净。把歌德的《浮士德》缩成一首“小诗”,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缩成一首“小诗”,把密尔顿的《失乐园》缩成一首“小诗”,把但丁的《神曲》缩成一首“小诗”,你试试看!但是谁能不承认这些是西洋文学里的最伟大的诗篇?伟大作品的内容必不是生活的一鳞一爪,必不是一时的片段印象,而必是根本人性的描写。所以没有相当的长度,作者便没有周旋的余地。这相当的长度,也并不是谁定下来的规律,伟大的作品自然地需要相当的长度。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必有相当的长度,就是根据这种必须而立言的再从艺术方面讲,为求一篇作品的有起有讫,为求其完整,为求其透彻,也需要一个相当的长度。
    我并不菲薄“小诗”,“小诗”也可算是我们的新诗的一体,自有其相当的位置与价值。要描写一个单纯的意念,要记录一刹那的印象,要发泄一点简单的感情,“小诗”当然是很适宜的一种形式,但是伟大的题材却装不进一首“小诗”里去。(有删改)

    2. 作者为什么认为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