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在《答潘彦辅》中提出“志士之诗”的是()

A. 龚自珍
B. 潘德舆
C. 鲁一同
D. 张际亮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55****8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93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55****8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9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是在()中提出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是在(  )中提出的。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是( )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 《体育之研究》中提出的体育之效不包括:() 潘岳《悼亡诗》三首归于《文选》( )类诗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穷神变、测幽微”体现了美术社会功能中的()。 《礼记》中提出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 《礼记》中提出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 严羽在《诗辨》中提出了哪些文艺理论观点? 《大禹谟》中提出“弗询之谋勿庸”,其含义是() 最早写悼亡题材诗的人是唐代文人潘岳。() 最早写悼亡题材诗的人是唐代文人潘岳() 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 由梅贻琦所作,潘光旦代拟的《大学一解》中提出的“知、情、志”分别指()。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教材认为:“思”,可理解为()。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教材认为:“思”,可理解为()。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三美”主张,不包括()。 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滋味说,他认为诗之义有三,分别是()。 “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哪部经典著作中提出的核心比喻()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