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专业教育中突出劳动价值观教育,把劳动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要在传授劳动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当前,有的职业学校将劳动教育简化为纯粹的技能学习,忽视了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已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是“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培养具有健康劳动价值观、追求社会正义、实现体力脑力结合以及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将“崇尚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价值理念渗透在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将具体劳动操作程序、劳动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精神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实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报酬和劳动价值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获取适当的报酬,以体现市场对劳动者的激励和对劳动的尊重。另一方面,不能把报酬作为衡量劳动价值的唯一标准。劳动价值的实现有多种方式,并非只有货币化和物质化的方式;简单地以劳动报酬为标准来衡量劳动价值,就忽视了劳动应该具有的人文性和公益性。有的高职院校片面宣传其学生实习工资或就业收入如何高,这在价值观念上容易误导学生,让他们误以为报酬丰厚的劳动才是有价值的。对劳动者个体而言,单纯追求劳动报酬会忽略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艺术美和人性美,容易滋生劳动倦怠感。 在就业教育中,要强化劳动平等观念。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树立劳动平等观。从理论上说,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是劳动分工的产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所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是正当的、合乎道德和法律的,都是光荣的,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职业身份地位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必须把树立劳动平等的理念作为高职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改编自蒋丽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念辨析与实践刍议》)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劳动价值观内涵较丰富,其教育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B. 劳动倦怠感的产生与劳动报酬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C. 解决好高职学生择业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其就业期望值。
D. 人们的职业身份地位意识往往隐含着劳动等级观念。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3****4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55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3****4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55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价值观内涵较丰富,其教育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B.劳动倦怠感的产生与劳动报酬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C.解决好高职学生择业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其就业期望值。 D.人们的职业身份地位意识往往隐含着劳动等级观念。
答案
单选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开心麻花等小微文创企业的成功中可知,雄厚的资金、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本不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要素,只要有创意和人才就能让企业脱颖而出 B.将独有的文化资源、创意、想法商品化、市场化,运用产业手段完成文化资源的商业增值,这种发展模式适合一些文化资源禀赋丰富但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城市 C.流行于国内较为成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的产业资源文化型升级模式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它把传统产业作为出发点,具有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优势 D.在今后的考察中,应该创新对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将考核重点放在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人才资本、创意内容等无形价值上
答案
单选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扬本土文化意在让中国人重拾自尊、自信,走上民族自强之路,但其着眼于中西文化的相同性研究的做法,恰恰反映了我们的一种文化自卑心理 B.为了弘扬国学,近代思想家在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于中西文化的相同性的研究,而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个性 C.一方面强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又特殊强调中西文化的相同性,这体现了近代思想家对中学和西学的关系定位的矛盾,产生了中学为主还是西学为主的困惑 D.文章肯定了近代国学在重拾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信心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提醒我们关注近代国学的时代语境,走出局限,真正做到重视传统文化
答案
单选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答案
单选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学者一直强调的是利他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这样的观点不失狭隘的成分。 B.亲社会行为时常发生在情况特别危急时,人们往往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安全与利益,只是为了帮助别人。 C.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意义尤为重要,尤其是儿童,会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D.那位男士听到有人呼救而打开窗子呼喊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他的积极行为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
答案
主观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单选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只有约3%的食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 B.苏丹红、三聚氰胺、苯甲酸钠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C.山梨酸钾作为食品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 D.腐乳红曲、甘草甜味剂、玉米木糖醇等对健康有益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同年”指作者和魏用晦同岁。 B.魏用晦在吴县时深受百姓爱戴。 C.魏用晦舍不得离开吴县的百姓。 D.热心人作《吴山图》赠给魏用晦。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不知不觉地染上这个地方的习气。 B.如果不幸身处穷乡僻壤,仍应该广泛地学习并详细地问疑探究。 C.即使不出门,不读书,也能像子羔、原宪一样成为贤人。 D.作者认为,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圣人,也应该不断学习。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B.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舟已经前行了,而剑并没有前行。 C.国家的法令制度须因时而变,不宜沿用旧法来治理国家。 D.古代的法令制度仍适用于现在,可以直接用来治理国家。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