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 细胞工程
B. 蛋白质工程
C. 胚胎工程
D. 基因工程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49****4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957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49****4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957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胚胎工程 D.基因工程
答案
判断题
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念珠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 ?)
答案
单选题
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基因突变 D.细胞工程
答案
单选题
科学家将—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人大肠杆菌内表达,使干扰素第十七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抗病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基因突变 D.细胞工程
答案
单选题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后,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生产过程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C.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 D.胰岛素可用来治疗糖尿病
答案
单选题
科学家把鼠体内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使用处理后的大肠杆菌也能够生产胰岛素,这种处理技术叫做()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胚胎移植技术 D.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
单选题
197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A.能进行自我复制 B.能进行转录 C.能控制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答案
单选题
197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A.能进行自我复制 B.能进行转录 C.能控制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答案
单选题
[儿科学]治疗大肠杆菌脑膜炎首选抗生素为
A.青霉素+氯霉素 B.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 C.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 D.红霉素+庆大霉素 E.青霉素+庆大霉素
答案
单选题
将人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使其产生人胰岛素。大肠杆菌的这种变异属于()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