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查试题
>
学历类
>
统招专升本
>
语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注】,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早谷,以佐稻梁。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梅曾亮《记棚民事》,有删改)【注】行状:记述死者家世、籍贯及生平事迹的文字。请回答:(1)第一段中,董文恪认为当地百姓反对棚民开山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说“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开垦荒山“利”与“害”的具体内容。(3)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