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3分)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32****6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64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32****6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64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3分)
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原 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答案
单选题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答案
单选题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件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答案
单选题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A.策:马鞭。 B.食:同“饲”,喂养。 C.而:表转折,但是。 D.临:到(它)跟前。
答案
主观题
21、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困,然後能自强也。22、夫如是,故還人不服,( );既来之,則安之。23、北冥有魚,其名曰鯤。(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24、人之迷,其日固久。( ),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25、不達農时,毅不可腾食也。( ),魚鳖不可勝食也。26、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善之善者也。
答案
主观题
(2)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答案
案例分析题
鄒穆公有令,(食鳧雁者必以秕,無以粟)。於是倉秕盡,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壹石秕。吏以爲費,請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暴背而耕,勤而不惰者,豈爲鳥獸也哉)!米粟,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養鳥?(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也)。周諺曰:‘囊漏貯中。’汝獨不聞耶?夫君者,民之父母。取倉之粟,移之於民,此非吾粟耶? (鳥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已)。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耶?”(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為一體也。)此之謂知富國矣。(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47、易48、費49、去50、奈何51、獨52、擇(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3、夫百姓暴背而耕,勤而不惰者,豈爲鳥獸也哉!54、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爲一體也。(三)指出下列句中“食”的词义、词性与用法。(1)(食)鳧雁者必以粃,無以粟。(2)鳥(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已。(四)翻译“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也”,并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明“小計”、 “大會”的具体内容。
答案
单选题
“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出自()。
A.《庄子•杂篇•天下》 B.《庄子•杂篇•寓言》 C.《庄子•杂篇•列禦寇》
答案
热门试题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贪财),虽赏之,不窃。”这段问答反映的是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对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此句出自:()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六十而耳順。22、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2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安無傾。24、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鯤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25、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2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王道之始也。 翻译下列句子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 翻译下列句子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 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而君幸于赵王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当其欣于所遇 ⑧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他知而自不知的“我”,属于()。(1.0分)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要人不闻,除非己莫言,为之而想人不知,就而却人不闻,此获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据上所述可得出以下哪项?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一)(共14分)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里讲道:“兵者,诡道也”,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 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小知不及大知②此小大之辩也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而御六气之辩⑤而彼且奚适也⑥而征一国者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