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医卫类
>
执业兽医
>
预防科目(全科)
>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55天龄樱桃谷肉鸭,共计50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鸡只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l00g左右。随机剖检5只,发现其中2只肝胆管内有数条扁平、叶状,有吸盘的寄生虫,虫体长约lcm,宽约3mm。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鸭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材料
A.前殖吸虫B.姜片吸虫C.片形吸虫D.后睾吸虫E.华支睾吸虫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55天龄樱桃谷肉鸭,共计50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鸡只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l00g左右。随机剖检5只,发现其中2只肝胆管内有数条扁平、叶状,有吸盘的寄生虫,虫体长约lcm,宽约3mm。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鸭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A. 前殖吸虫
B. 姜片吸虫
C. 片形吸虫
D. 后睾吸虫
E. 华支睾吸虫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36****7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47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36****7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47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相关试题
换一换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55天龄樱桃谷肉鸭,共计50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鸡只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l00g左右。随机剖检5只,发现其中2只肝胆管内有数条扁平、叶状,有吸盘的寄生虫,虫体长约lcm,宽约3mm。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鸭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A.前殖吸虫 B.姜片吸虫 C.片形吸虫 D.后睾吸虫 E.华支睾吸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45天龄番鸭,共计35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鸭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150g左右。随机剖检5只,发现其中3只小肠内有数条扁平、带状,有分节的寄生虫,虫体长约16cm,宽约3mm。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鸭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A.膜壳绦虫 B.莫尼茨绦虫 C.赖利绦虫 D.剑带绦虫 E.戴文绦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55天龄黄羽肉鸡,共计50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鸡只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l00g左右。随机剖检5只鸡,发现有2只小肠内有数条扁平、带状,有分节的寄生虫,虫体长约15cm,宽约3mm。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鸡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A.膜壳绦虫 B.莫尼茨绦虫 C.赖利绦虫 D.剑带绦虫 E.戴文绦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65天龄狮头鹅,共计10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鹅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200g左右。随机剖检5只,发现其中3只小肠内有数条扁平、带状,有分节的寄生虫,虫体长约l0cm,宽约8mm。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鹅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A.膜壳绦虫 B.莫尼茨绦虫 C.赖利绦虫 D.剑带绦虫 E.戴文绦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105天龄黄羽肉鸡,共计5000多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鸡只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100克左右。随机剖检病弱鸡5只,发现其中3只肌胃角质膜下有数条线状虫体,略显粗壮,长约15mm。镜下观察,虫体前部有4条饰带,两两排列不规则波浪状向后延伸,不相吻合,不折回。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鸡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A.小钩锐形线虫 B.鹅裂口线虫 C.美洲四棱线虫 D.分棘四棱线虫 E.旋锐形线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群半圈养半放养的黄羽肉鸡,共计8000只,55天龄时开始出现水便,精神、食欲尚可。剖检病弱鸡3只,发现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肠道苍白,含水样液体,肠黏膜覆以横纹状白色病灶。其他肠段及组织器官未发现肉眼病变。采十二指肠内容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球虫卵囊。造成该群鸡发病的病原是()
A.堆型艾美耳球虫 B.毒害艾美耳球虫 C.和缓艾美耳球虫 D.布氏艾美耳球虫 E.柔嫩艾美耳球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100天龄左右的獅头鹅,共计10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鹅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200克左右。随机剖检3只,发现其中2只肌胃角质膜下有数条线状虫体,长约15mm。镜下观察,雄虫尾部有发达的交合伞和两根等长的交合刺;雌虫尾呈“指”状。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鹅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A.小钩锐形线虫 B.鹅裂口线虫 C.美洲四棱线虫 D.分棘四棱线虫 E.旋锐形线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群半圈养半放养的黄羽肉鸡,共计9000只,55天龄时开始出现暗红色血便,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每天死亡数十只。剖检病死鸡5只,发现小肠中段高度肿大,浆膜上布满针尖大小的红点和白点,肠腔充满胶冻样物。其他组织器官未发现肉眼病变。采小肠中段黏膜刮取物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球虫裂殖体。造成该群鸡发病的病原是()
A.堆型艾美耳球虫 B.毒害艾美耳球虫 C.和缓艾美耳球虫 D.布氏艾美耳球虫 E.柔嫩艾美耳球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群半圈养半放养的黄羽肉鸡,共计9000只,25天龄时开始出现鲜红色血便,部分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每天死亡十多只。剖检病死鸡5只,发现盲肠高度肿大、出血,肠腔充满血凝块。其他肠段及组织器官未发现肉眼病变。采盲肠内容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球虫卵囊。造成该群鸡发病的病原是()
A.堆型艾美耳球虫 B.毒害艾美耳球虫 C.和缓艾美耳球虫 D.布氏艾美耳球虫 E.柔嫩艾美耳球虫
答案
B型单选(医学类共用选项)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狮头鹅种鹅,共计1000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鹅所产的蛋出现奇形。随机剖检5只,发现其中3只输卵管内有数条扁平、叶状,有吸盘的寄生虫,虫体长约5mm,宽约3mm。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鹅产蛋不正常的病原是()
A.前殖吸虫 B.姜片吸虫 C.片形吸虫 D.后睾吸虫 E.华支睾吸虫
答案
热门试题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120天龄黄羽肉鸡,共计8000多只,饮食欲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部分鸡只的体重比同天龄标准轻150克左右。随机剖检病弱鸡5只,发现其中3只腺胃黏膜上有数条圆形线虫,虫体短钝,常蜷曲成“C”状,长约8mm。镜下观察,虫体前部有4条饰带,两两排列波浪状向后,折回,但不相吻合。其他器官组织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造成该群鸡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原是()
一群半圈养半放养的85天龄黄羽肉鸡,共计8000多只。发现部分鸦的体表,主要是胸腹部尤其两腿内侧有许多疸疹状病灶。病灶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并见虫体聚集形成的小红点位于病灶中央。用小镊子取出病灶中央的小红点,置低倍镜下观察,虫体呈椭圆形,具足3对,体表有刚毛。该群鸡感染的寄生虫是()
一群鸭中有一只修饰羽毛,其他个体都随之修饰羽毛,这是行为()
大型商品肉鸭育雏期为()周龄阶段,育肥期为()周龄。
外婆家一群鸭快死了,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为什么一群狼中有一只羊?
稻鸭共育防除田间杂草及害虫技术是杂交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之一。其要点是于移栽或抛栽后10天,直播后20天左右(3叶期)趁晴天按每公顷()只计算,放养注射过疫苗的10~12日龄雏鸭。
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的队伍,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的队伍。请谈谈你的看法。
为什么一群狼当中必定有一只羊?
为什么一群狼当中必定有一只羊?
一群动物引起一半阳性反应的量是()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准能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名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有一群耗子,中间有只猫,问还有几只耗子?
有一群耗子,中间有只猫,问还有几只耗子?
池塘里有一些浮萍,毎天的生长速度相同。现在这些浮萍可供16只鹅吃20天,或者80只鸭吃12天。如果一只鹅吃的浮萍量等于4只鸭吃的浮萍量,那么10只鹅和60只鸭一 起吃,可以吃多少天?( )
引起一群动物中一半阳性反应的量是:
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体现了下述哲学道理()
有人认为,“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准能战胜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该观点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司某放一群鸭子到池塘,邻居李大妈问司某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司某答道:“头数加只数,只数减头数,只数乘头数,只数除头数,把四个得数相加恰好是100。”司某一共有鸭多少只()
甲赶了一群羊在草地上走,乙牵了一只肥羊跟在甲的后面。乙问甲:“你这群羊有100只吗”甲说:“如果再有这么一群,再加上半群,又加上1/4群,再把你的一只凑进来,才满100只。”甲原来的赶的羊一共有多少只()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