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博士·硕士·学士
如今,“博士”一词在我国代表着最高学位,很多人以为它是从英文Doctor翻译而来,其实,“博士”一词是中国本土词汇,而且历史悠久。
“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含义。作为官名,始见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那时博士主要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有机会潜心读书治学,所以学识渊博。“皇帝”这个封建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还是由秦时的博士所议定的。
“博士”在古代是专备皇帝咨询的文官,兼管教育和学术。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隋唐之前采用征拜和荐举的方法来选拔博士。
古代还把专门精通某一职业的人称为“博士”,如“医学博士”“太常博士”(精于礼仪的人)等。后来还出现了“茶博士”的称呼,这是套用博士的职衔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馆。“茶博士”一词始见于唐代《封氏闻见记》:“茶罢,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这些茶馆堂信不但茶艺高超,还有许多绝活,并由于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而见识广博,因此被茶馆誉为“茶博士”。
到了近代,博士正式和学位挂钩,其官职之意已消失。
现代学位中次于博士的便是硕士。古代的硕士意谓硕学之士,指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硕士并非指称学位或者官职,和“博士”指称官职不同。与“博士”用法较为接近的倒是“学士”。南北朝时,学士是编纂撰述的官员。唐玄宗开元三十六年,建翰林学士院,掌起草诏书,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宋沿唐制设学士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了皇帝的私人顾问。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专司草拟内制之职。到了清代,内阁、翰林院皆有学士之官。内阁大学士是文臣的最高官职。
相较而言,自从“学士”在宋代有了品级之后,倒是一直高于“博士”。宋代国子,正经博士仅为正五品,而翰林学士却是正三品。到了清代,内阁大学士更是文臣最高官职,远远高于博士一职。
下列关于“博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一词历史悠久,作为官名,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有,属中国本土词汇。
B. 博士在古代学识渊博,政治权力极大,连“皇帝”这个称号都是由博士商议确定的。
C. 博士在古代是专备皇帝咨询的文官,兼管教育等,隋唐之前采用征拜、荐举方法选拔。
D. 博士在古代也称精通某职业的人,茶艺高超见识广博的茶馆堂馆就被称为“茶博士”。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11****1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303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11****1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303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