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建筑工程
>
一级建造师
>
铁路工程
>
关于围岩监控量测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关于围岩监控量测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测点布置在不同断面上
B. 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C. Ⅳ级围岩地段拱顶下沉测点间距为35m
D. Ⅴ级围岩地段净空变化测点间距为15m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17****2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088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17****2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088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关于围岩监控量测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测点布置在不同断面上 B.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C.Ⅳ级围岩地段拱顶下沉测点间距为35m D.Ⅴ级围岩地段净空变化测点间距为15m
答案
单选题
隧道监控量测,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深度不得小于()
A.0.1m B.0.2m C.0.3m D.0.5m
答案
判断题
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位置,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答案
多选题
隧道监控量测时,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 )等确定。
A.地质条件 B.量测项目 C.施工方法 D.监控人员素质 E.隧道长度
答案
多选题
隧道监控量测时,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 )等确定。
A.地质条件 B.量测项目 C.施工方法 D.隧道位置 E.隧道长度
答案
多选题
隧道监控量测时,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等确定一
A.地质条件 B.量测项目 C.施工方法 D.监控人员素质 E.隧道长度
答案
单选题
隧道中岩墙围岩内位移监控量测,每10~30m—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测点。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
单选题
属于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的是( )。
A.直线位移 B.拱顶下沉 C.隧底隆起 D.爆破振动
答案
单选题
隧道中岩墙围岩内位移监控量测,每10—30m一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测点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
单选题
隧道周边位移监控量测,一般在每个断面应布置()测点。
A.2个 B.2~3对 C.1对 D.3个
答案
热门试题
为何要重视围岩的量测监控?
关于隧道监控量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隧道中岩墙围岩压力监控量测,每10~30m—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压力盒。
()必须设置监控量测点实施监测
下列关于隧道监控量测叙述正确的是()
监控量测布点设置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可大于5m。
监控量测布点设置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可大于5m()
隧道监控量测布点设置,V级围岩不得大于()、量测频次应符合要求,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
隧道中岩墙围岩压力监控量测,每10—30m一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压力盒
受弯及偏心受压构件量测挠度曲线的测点应沿构件跨度方向布置,包括量测支座沉降和变形的测点在内,测点不应少于()
隧道监控量测,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在每次开挖后内取得初读数()
关于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掘进,对该隧道进行施工监控量测,请回答以下问题。(3)关于洞内围岩内部位移量测,表述正确的有()
隧道监控量测测点及测桩应牢固可靠、不松动、不移位,测桩锚固深度不小于()
以下关于隧道监控量测描述中,正确的有()
以下关于隧道监控量测描述中,正确的有( )。
以下关于隧道监控量测描述中,正确的有()。
对于受弯及偏心受压构件,量测挠度曲线的测点应沿构件跨度方向布置包括量测支座沉降和变形的测点在内,测点数不应少于5点()
围岩内部位移可用()量测。
下列关于校核性测点的布置不正确的是( )。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