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学历类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搜答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
汉语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最新试题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修辞方式叫()。
08-09
句首是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后续成分是形容词性成分。这个句首时间词、处所词应该是主语。()
08-09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这种修辞方式叫设问。()
08-09
比喻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08-09
“语境”(Context)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来的。()
08-09
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于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
08-09
“你们知道那个人是谁吗?就是我自己呀。”这是()。
08-09
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做到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08-09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习得顺序的考察和研究为依据,如根据邓守信(1999年)统计和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了 1”和“了 2”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08-09
运用排比,无论是多项全举,还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08-09
上一页
下一页
热门试题
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根据状语的功能,我们首先可以把状语分成两大类,即()。
任务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苏联心理语言学家()。
“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的两座高峰。()
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上课环节作为教学工作包括以下部分:()
“地板擦干净了。”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