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4月13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20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4月13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诀窍 抉择 决一死战

    B霹雳 譬如 穷乡僻壤

    C脐带 跻身 光风霁月

    D姣美 皎洁 狡兔三窟

  •   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并不意味着我们处于“宇宙的中心”。造成无数星系四散离去的 原因,是宇宙正处在一种整体膨胀之中。这种膨胀使得所有的星系并非只是远离我们而去,而是 相互之间都在彼此分离。你到任何一个星系上去,都会看到同样的情景。这有如一只镶嵌着许多 葡萄干的面包正在不停地膨胀,那么面包中的葡萄干就会彼此分离得越来越远。      宇宙膨胀这一崭新的科学思想深深动摇了宇宙静止不变的陈旧观念,它是20世纪科学中意 义最为深远的杰出成就之一。问题是:造成这种不可思议的超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膨胀究 竟始于何时?      可以想象,既然星系都在彼此四散分离,那么回溯过去,它们就必然比较靠近。如果回溯得极 为古远,那么所有的星系就会紧紧地挤在一起。也许,我们的宇宙就是从那时开始膨胀而来,也许 那就是宇宙的开端?      首先这样描绘宇宙开端的是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他设想那个极其致密的原始天体在一场 无与伦比的爆发中爆炸了,爆炸的碎片后来成了无数个星系,它们至今仍在继续向四面八方飞散 开去。因此,宇宙的膨胀,星系彼此匆匆分离,都是那个“原始原子”爆炸的直接结果。      1948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等人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想法。他们计算了那次爆 炸的温度,计算了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下降得有多快,计算出应该有多少能量转化成各种基本粒 子,进而又怎样变成了各种原子等等。A们后来把最初的那次爆发称为“大爆炸”,这种宇宙起源 的学说则称为“大爆炸宇宙论”。根据种种线索推断,大爆炸发生在约138亿年前。      如果把大爆炸当作宇宙诞生的时刻,那么今天宇宙的年龄就是约138亿岁。不过,这里仍有 许多问题。天文学家总是根据现在观测到的宇宙膨胀来推算它已经膨胀了多久。但是,宇宙膨胀 速度是否始终保持不变呢?这就好像一位长跑运动员正以5米/秒的速度向你跑来,有人告诉你 这位运动员已经跑了 5000米,要你猜猜他跑了多久。你也许觉得这很容易:每秒跑5米,跑5000 米当然是用了 1000秒。但是,你很可能错了!因为,这位运动员也许一开始跑得很快,只是快到 你那里时速度才慢了下来。那样的话,他跑完这5000米也许只需900秒。      宇宙的膨胀也是这样。今天它的膨胀速度可能比很久以前慢了许多,那样的话,宇宙的年龄 就会比138亿岁更小。不过,有些老年恒星似乎已经有130亿岁了,宇宙的年龄当然应该比它们 更老。也许,宇宙膨胀的速度并没有减慢?      宇宙中所有的星系彼此间的引力,将会促使星系相互远离的速度逐渐减慢。问题是:这种引 力究竟有多大?它最终能不能迫使整个宇宙的膨胀完全停顿下来,甚至迫使所有的星系重新聚拢 到一起?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强,宇宙间物质的总引力有多大,取决于宇宙 中究竟有多少物质;也就是说,取决于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有多大。如果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非 常小,那么它们的引力就很弱,就不可能制止宇宙的膨胀;如果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非常大,那么 它们的引力就非常强,强得足以迫使宇宙的膨胀停顿下来,并进而转变为收缩。      当然,在“平均密度非常小”和“平均密度非常大”之间,总会有一条分界线,称为宇宙物质的 “临界密度”。如果宇宙物质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平均密度超过临 界密度,宇宙最终将会停止膨胀,并进而转变为收缩。      天文学家们至今还不清楚,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究竟是否大于临界密度。假如宇宙将来真的 从膨胀变为收缩,那么很久很久以后,在这样一个“收缩宇宙”中,一切物体最终都将无比猛烈地撞 击到一起,这被称为“大坍缩”。宇宙从开始收缩直到大坍缩,有点像把大爆炸和宇宙膨胀这部“电 影”倒过来再放一遍。 (节选自卞毓麟《拥抱群星》)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气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我们的宇宙就是从那时开始膨胀而来。(也许,表示推测语气)

    B(那样的话),他跑完这5000米也许只需900秒。(那样的话,表示假设语气)

    C(不过),有些老年恒星似乎已经有130亿岁了。(不过,表示转折语气)

    D(问题是):这种引力究竟有多大?(问题是,表示疑问语气)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届时 银幕 运筹帷幄

    B描摹 深谙 责无旁代

    C决裂 教唆 文过是非

    D熬战 跨度 铤而走险

  •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胫而走 旁证博引 即往开来

    B鞭辟入里 变本加厉 瑕瑜互见

    C轻歌曼舞 始作勇者 一愁莫展

    D以逸代劳 谈笑风声 变换莫测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诗的前两句写景,反映了边塞的哪些特点?
  •                                          村庄的骨骼
    故乡多石头。
    嶙峋的岩石,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半隐半现的青石、红沙石,一一交给村庄去记忆,交给微风去垂询。我想,远古时期,故乡应该是一片海洋吧?透过石头的纹理,我能触摸到一种来自大海的力量和温度。
    石头是村庄的骨絡。有了石头,村庄盖立得很硬气。与庄稼、树木一样,石头也是乡亲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他们的院子用石头砌出低矮的围墙,吃饭用的桌凳是用一块石板和几只方石随意垒就的,牛、猪、鸡等牲畜的草棚,用的也是石头底基。乡亲们都把石头当成了自家兄弟,而不仅仅是一件件器具。
    石头呢,往往知恩图报,用它们的硬度和灵性点数着乡亲们的悲欢。有时候,你生气了,不妨就拿山路上的石子出气。你伸出脚,狠狠一踢,石子咕噜噜跑出很远,回头哀怜而调皮地看你,你的心怦然一动,会“噗”地笑出声来。再有,一只鸡,或者羊,不听话了,你捡起一块石头,“嗖”地一声扔出去。半空中,石头忽然动了恻隐之心,就悄悄偏离了要惩罚的目标。当然,你不会责怪石头的自作主张,反而感谢石头及时领悟了你的仁慈。
    父亲与石头的感情很深。父亲平生有两大愿望:除了供我们兄妹几个读书外,那就是要用石头造一座坚固的房子。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多余的钱没几个,但力气是不惜的。父亲选好了一块朝阳的坡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沿着高点直直地切下,清理出一片平整的地基。可以预料的是,土层中潜伏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石群与父亲的徒手之间将会有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但我感到父亲似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和退缩。很多时候,父亲都是早早地出工,干到很晚才回来。父亲带回一身的冷气,手也被石头磨出了一道道的血痕,可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父亲与石头的对话终于结束了。五年还是八年?我至今仍无法回想清楚这个重要的时段。因为在父亲孤军奋战的时候,我们这些不肖子女们正在山那边的教室里虚度光阴呢。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材石,每一块都是父亲血汗相濡的兄弟。
    最终,这些石头们互相咬合着,心甘情愿地为父亲搭集成冬暖夏凉的石屋,成为父亲朝夕相守的朋友。
    父亲是在一块石头上坐着乘凉时离世的。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天气很闷热,山边的火烧云燃放得很绚烂。父亲光着膀子,肩头搭一条旧毛巾,虽然肋骨嶙峋,但仍硬朗得如一块花岗岩。然而,父亲却像大山一样倒下了,年仅68岁。父亲过世后,哥哥特意在他的墓道里放进一块石板。是让父亲歇脚用的吧?哥哥非常了解父亲对石头的感情。
    父亲故去十年了,石屋早已长满了青苔。哥哥想把石屋卖掉,把母亲接到城里住。谁知母亲说啥也不同意。她说,守着老屋,就是守着一份念想,她哪儿也不想去。哥哥拗不过,只好随她。
    母亲的床头放着一块扁圆形的鹅卵石,是父亲从山里捡回来,送给她磨手上的老茧的。30多年了,母亲一直没舍得扔。如今,这块鹅卵石晶亮光滑,已经像玉一样温润了。

    2. 作者用一段文字描述了父亲离世前后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 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日:“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至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日:“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注】灵公:齐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国:国都。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乡人至夜话  [明]李昌祺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4. 诗人与客人挑灯夜语,又嘱他“休更说”,这是否矛盾?请结合诗的后三句内容加以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有关学习的著名论述。温习旧有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总结过去的人生经验,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在,开创未来。请以“温故而知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2.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