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全真模拟卷(二)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682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全真模拟卷(二)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数shǔ  (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

    B识shí  (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

    C横héng  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

    D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变本加利 和衷共济 防碍交通 合盘托出

    B急功近利 弱不禁风 耽耽相向 酸不溜丢

    C至理名言 一筹莫展 如丧考妣 陈言务去

    D推心至腹 殚精竭虑 味同嚼腊 自出机杼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 _____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许多年,_____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灯光的话。_____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_____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A定然 况且 因为 还

    B必然 况且 但是 也

    C居然 而且 因为 还

    D居然 而且 但是 还

  •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鬼斧神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增强社会各方面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国家将健全并建立药品市场价格监测管理制度。

    B目前用于工业煤代油的燃烧技术,主要有水煤浆技术、煤气化技术和粉煤燃烧。

    C在中华恐龙公园内,设计者充分运用声光、影视成像、卡通动画、多媒体网络等展示手段,将“博物馆”与“游乐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D春节期间,上海的蔬菜礼品篮不仅价格实惠,外观也很漂亮,一般在10元至20元之间。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创造历史的是民众,(),使我们在影像背后发现了平凡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和思想光芒。
    ①点亮历史的是英雄②捕捉着时代之魂和人性之美③游刃有余的镜头穿越苍茫的时空④定格历史的是艺术家的蒙太奇语言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带地区,雨、热、光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在日益减少草地覆盖的条件下,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了一个“轮子”。例如,锡林郭勒某牧场因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损失的氮相当于78600吨硫酸氨。欲维持该牧场的氮平衡需要每年输入560吨纯氮.但遗憾的是这部分输入几乎为零,这对土壤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
    人口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对生活追求的增加,牲畜数量更是急剧增加,50年内,当地净增加牲畜1700倍,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实行的政策导向也是重要的原因。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更加重了草地的退化。
    实际上,在元代以前,浑善达克沙地基本没有太大的人为压力,人很少,天然放牧;元忽必烈时代开始对这片土地利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定居开始出现;清朝初年(1616~1644)招徕大批汉民佣种,并开放牧场,但清中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这里的土地稳定了200年。1912年垦务总局成立,使这里草地退化开始起步。但是,最大的几次生态破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草地垦殖高潮,“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鼓励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最致命的破坏还是最近的十年,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使草场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草地恢复模式。例如,清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连续200年的政策稳定,将草场范围划区固定(皇家禁地),分区轮牧,灾年赈济。对草地利用的核心是让草地能够“休养生息”。

    1.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是()。

    A草地生态循环系统遭到破坏

    B人口和牲畜数量的急剧增加

    C人们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

    D“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

  • 2. 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运转失灵的直接后果是()。

    A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

    B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

    C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

    D氮素严重损失而又得不到补充

  • 3. 根据文章,浑善达克生态恢复该从何入手()。

    A从控制该地区人口增加人手

    B从解决“人为问题”人手

    C从弄清该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人手

    D从解决维持该地区的氮平衡人手

  • 4.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为”因素是造成浑善达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B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已岌岌可危

    C恢复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就可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D欲治理沙地和沙尘暴,必须让草地“休养生息”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起文学类别来,也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有其原因。
    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其为文矣。
    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
    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
    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话,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车上、机上、厕上,不是适宜的环境。
    你是不是想把散文重新塞进象牙之塔,使它成为小摆设,脱离广大的群众呢?敬谨答曰:否。我只是想说,文学作品都要能给读者一点美感享受,否则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的社会意义。但是,美感享受在层次上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是真正的美感享受。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像古希腊的悲剧,它能使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
    写到这里,我必须谈一谈一个对散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身边琐事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到近现代,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的都是身边琐事。即以本书而论,入选的中国散文中有《陈情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别赋》《三峡》、《春夜宴从弟桃园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铭》、《钴姆潭西小丘记》、《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宋以前的散文名篇,哪一篇不是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又哪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我们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四话一出,真情必隐,又焉能期望这样的文章能感动人呢?

    1. 文章第七段,作者认为“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的原因是什么?
  • 2. 第三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作者认为无论是抒情散文,还是叙事散文,都要注重_____。
  • 3. 第八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什么?
  • 4. 请用竖线对全文层次进行划分,并说明理由。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飞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飞塞:即飞狐塞,别本亦作“狐塞”。六郡雄:指西汉著名将领赵充国,他曾生擒匈奴西祁土,大败羌人。

    1. 颔联的旨意是什么?
  • 2. 首联连用两典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②,靡不为之,竞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②小数:小法术。

    1. “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什么?
  • 2.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3. 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
  • 1. 一个旅人,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又渴又饿地倒下了。求生的本能驱使他扒身下的黄沙掘水,他扒了许久,扒出一个洞,仍没有见到水,就灰心地倒在一边等待死亡。后来,又有人从这片沙漠经过,发现了他的尸体和洞,人们在洞里再扒了几下,就见到了潮湿的沙土;再扒,就见到了水。人们慨叹地说:“躺着等死,不如死在挖掘之中。遗憾的是,他已经来到了成功之门,却没有进去。”
    根据所给材料,结合自身体验,以“坚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