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2月20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73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2月20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B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C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D班长与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 2. 下列各句,没有结构混乱的一句是()。  

    A 神话乃是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处于低级阶段的产物,现在就来看看这篇神话是产生在什么样的时代呢?

    B 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C 李提摩太在“意见书”中说了一通“教民、养民、安民、新民”的漂亮话,把自己打扮成活像一个外国的康有为。

    D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大家庭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 3.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们(处心积虑)的科研工作。

    B来自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这个区的污水净化系统设施。

    C产品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确保。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秒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红缨
    张晓华
    红缨在农村经常可见,它最重要的用途是装饰高骡大马。
    红缨的构造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把麻劈成缕缕细丝,染成红色,剪裁整齐,扎成大把、小把就行了。小把的叫红缨花,大把的叫火把花。在骡、马的鞍子上、扇尾上,栽上一朵红缨花,额头上扎上一炬火把形的红缨絮,像火红的榴花,像一片朝霞。它是美的象征。
    骡、马头上扎一朵红缨,在行进中,眼前似乎燃烧着一团火。它能热了马的心,提起骡的神,使它们越走越带劲,越走越精神。它是军列前边迎风招展的“旗帜”。
    当骡、马行进在大道、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汽车川流不息,熙熙攘攘,这时它们头上的红缨来回摆动,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避免受惊发生意外。它是定神静心的“安神丸”。
    烈日炎炎的盛夏,潮湿闷热的秋天,那苍蝇、蚊子,讨厌的小昆虫,时常封锁道路,在骡、马的眼前飞来舞去。这时那红缨随着牲口的头来回摆动,上下左右驱赶着,扑打着这些小玩意儿,保护它的主人不受其害。它是一把理想的“扇子”。
    当人们光景富裕,日子红火时,为了图个喜庆,总要把那高骡大马打扮一番,所以红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它是一朵“富”字花。
    红缨,虽然很普通,但是它却象征了我们这个黄金时代,象征了当代农民的富丽年华。

    1. 本文的立意集中体现在哪几句话上?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立意的?从什么地方你能看出这个立意是统摄文章全局的?
  • 王维
    空山新雨后②,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③,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④,王孙自可留⑤。
    ①王维(?-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右丞集》。秋暝,秋天的傍晚。
    ②[空山]形容山谷静寂无声
    ③[竹喧归浣女]竹,竹林。浣女,洗衣女。
    ④[随意]任凭。
    ⑤[王孙]指贵公子。此句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2. 苏轼曾誉本诗颔联为“诗中有画”,请展开想象,描述颔联的画面。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義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義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義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義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3. 作者认为王義之书法艺术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原句)
  • 1.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 2.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3. (作文)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 云霓 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注]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早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儿,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 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下雨,大荒年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髻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 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画集《云霓》代序,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作 (有删改) 【注】度:指华氏度。

    1.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云霓的消长引起了村民的心理变化,请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