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3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A0

    B1

    C2

    D3

  • 2. 当x→x0时,与x-x0叫。是等价无穷小的为()。

    Asin(x-x0)

    Bex-x0

    C(x-x0)2

    DIn|x-x0|

  • 3. 下列四个级数中发散的是()。
  • 4. 下列关于椭圆的论述,正确的是()。

    A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B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小于 1 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C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射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另一个焦点

    D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是椭圆

  • 5. 下列多项式为二次型的是()。
  • 6.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设随机变量Y=2X,那么Y服从的分布是()。

    AN(2μ,2σ2)

    BN(4μ,4σ2)

    CN(2μ,4σ2)

    DN(μ,σ2)

  • 7. “矩形”和“菱形”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同一关系

    B交叉关系

    C属种关系

    D矛盾关系

  • 8. 下列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线段

    B正五边形

    C平行四边形

    D椭圆

  • 1. 将平面曲线y=x2分别绕y轴和x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曲面分别记作S1和S2。(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写出曲面S1和S2的方程;
    (2)求平面y=4与曲面S1。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
  • 2. 据统计,在参加某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中,有60%是本专业考生,有40%是非本专业考生,其中本专业考生的通过率是85%,非本专业的考生通过率是50%。某位考生通过了考试,求该考生是本专业考生的概率。
  • 3. 在平面有界区域内,由连续曲线C围成一个封闭图形。证明:存在实数ξ使直线y=x+ξ平分该图形的面积。
  • 4. 给出“平行四边形”和“实数”的定义,并说明它们的定义方式。
  •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部分选学内容,以韦达定理为例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 1. 在线性空间R3中,已知向量a1=(1,2,1),a2=(2,1,4),a3=(0,-3,2),记V1={λa1+μa2|λ,μ∈R},V2={ka3|k∈R}。令V3={t1η1+t2η2|t1,t2∈R,η1∈V1,η2∈V2}。
    (1)求子空间V3的维数;
    (2)求子空间V3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 1.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1)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2)阐述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 1. 案例:某学校的初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针对“一次函数”,拟对“兴趣班”的学生上一次拓展课,经过讨论,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0)中参数的含义;②探索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②,针对参数k,甲、乙两位老师给出了不同的教学思路:
    【教师甲】
    先出示问题:一次函数图像是直线,两个一次函数表示的直线平行时,它们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参数k有什么特点呢?
    然后。给出一般结论:若函数y=k1x+b1(k1≠0),y=kg+b2(k2≠0)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则有k1=k2。接着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参数k的含义。
    【教师乙】
    让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下,作一次函数图像,在此过程中体会k的含义。如,将学生分两组,

    系,从而体会参数k的含义。
    问题:
    (1)对该备课组拟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析;
    (2)分析甲、乙两位教师教学思路的特点。
  • 1.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后,某教师设计了一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①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②能综合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③提高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他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包含了下面的一道例题: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问题一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二如何改变问题中的条件.才能分别得到一个菱形、矩形、正方形?


    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该教师的教学目标,分析该例题的设计意图;
    (2)类比上述例题中的问题二,设计一个新问题,使之符合教学目标③的要求;
    (3)设计该例题的简要教学流程,并给出解题后的小结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