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原雪 高洪波【注】 北京连续一个月大热,据老辈人说,这种大热在1947年发生过,以后就再没碰到过——这么说来,半个世纪一次的酷暑,被我一不小心赶上了。 北京大热,大热到什么程度?火笼?蒸锅?还是湖北女作家池莉形容武汉那样:一群人浸在游泳池里听首长的报告?太夸张了,首长虽然爱作报告,但他面对一群赤裸裸的听众和浮在水面上的一颗颗充满期待的头颅,那感觉肯定好不到哪去。 池莉笔下的武汉,是五六十年代的武汉,那时还没有冷气,“灵台无计逃神矢”,只好浸泡在水中以避酷暑。北京这次持续高温,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午时分电视台的记者到某路口的交通岗,警察同志正挥汗如雨地指挥交通。记者把温度计拿出来,放在警察脚下一测,乖乖,水银柱“噌”地蹿上去,五十多摄氏度! 人在这种高温下生活,您怎么能不浑身冒汗出痱子!然后念叨一个字:烦。 正烦着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一听,是云南一位朋友的声音,忙打听昆明热不热?这位仁兄一笑,说我们这里很凉快,一早一晚还得穿毛衣。 你说气不气人! 为了安顿自己被高温炙烤得焦躁的心情,放下电话便琢磨让自己凉快的事,一下子想起了云南的雪,三月雪,这是一种意识流,超越时空的本能。 云南的雪,雪片不像北方那么大,有几分细碎,落在地上之后很快就融化成湿漉漉的雪水,从雪花到雪水的过程,十分短暂,也许是三月的云南地气已很是温暖的缘故吧? 雪如果再起劲地落上几个时辰,地面的热气渐渐被雪花们的努力所遮掩,你会发现一层浅白从天空铺下来,先是染白了绿色的松树、黄色的土墙、黑色或红色的屋顶,高傲的公鸡尾巴似的竹子们,也禁不住弯下了腰,翠绿的竹叶托住高天的白雪,格外有一种楚楚动人的风韵。在雪花的侵袭下,最冷静也最倔强的恐怕要数仙人掌了,它们举着自己尖刺密布的巴掌,不客气地刺破雪花的身躯,一阵风吹过,雪花们委屈地从仙人掌上滑落,也许这种相逢本来就是季节的错误。 雪花们继续飞舞,降落,随心所欲地栖息在自己可心的地方。当傍晚时分暮色被白雪裹挟而至时,浅白的颜色渐渐变成银灰,再过一会儿,银灰色也消失了,一种朦朦胧胧乌乌涂涂的色调掩上来,远处的村落先亮起一星灯花,继而是一片灯火,夜色与雪色借助迷离的灯光,显出了高原特有的另一种神秘,而寒意与凛冽,也就在这时浮动在夜空,你踩着薄薄的一层积雪走向远方,每一个脚印,都提醒你这是一场罕见的雪,是高原三月雪。 这当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三月雪不同于冬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一种表现,是成心跟人们过不去。联想起北京七月间的持续高温天气,下意识地,我想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种种无奈,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的不言的惩罚。 然而拿高原雪来抵御北京暑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却是我本人的专利,在写出“高原雪”的同时,屋外竟掠过一缕凉风,甚至有几丝雨意,焦灼的心境,渐渐地复归于清凉。 遥远的高原雪,还在落着吗? (选自《自然风情》,有删改) 【注】高洪波:诗人、散文家,曾在云南生活过。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池莉笔下武汉人“浸泡在水中”的现象,表现了人们在酷暑下的无奈。
B. 作者因酷暑而心情焦躁,云南朋友的电话引发了他对高原三月雪的回忆。
C. 作者说三月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表现,说明了三月雪和北京七月的酷热都让他烦躁。
D. “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的不言的惩罚”,隐含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16****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557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16****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557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用池莉笔下武汉人“浸泡在水中”的现象,表现了人们在酷暑下的无奈。 B.作者因酷暑而心情焦躁,云南朋友的电话引发了他对高原三月雪的回忆。 C.作者说三月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表现,说明了三月雪和北京七月的酷热都让他烦躁。 D.“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的不言的惩罚”,隐含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个人记录的人生事件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并非如此,二者本质不同。 B.人类记忆难免有遗忘和错误,历史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C.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同一事件的时候,会得到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历史”。 D.如果历史记载者有意作假,那么很可能会出现鲁迅假说中提到的那种现象。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酿酒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糖化菌和酵母菌,两者缺一不可。 B.殷墟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掌握微生物酿酒技术。 C.《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这说明在周代已经有多种酒曲。 D.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用酒曲酿酒的方法来自我国。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观察事物时,特定背景的存在,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知。 B.“前见”的存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C.在科学上,理论“先行”有时候干扰了科学家的新发现。 D.即使眼见的是真实的,但对眼见的解释有时不一定是真实的。
答案
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被誉为“石佛”的李昌镐的取胜之道就是不追求妙手。 B.灵感只能偶得,是无法刻意练习的。手艺是天长日久打磨出来的。 C.妙手是最高效率的行棋,总能让棋手一着制胜。 D.很多艺术家总觉得缺乏灵感,苦苦寻找灵感,结果往往不能如愿,事业每况愈下。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姆佩巴效应是一种过度冷却效应,布朗里奇的实验可能只是发现了另一个类似的冷却效应,所以,他的发现不可能终结姆佩巴效应的争论。 B.布朗里奇做实验时特别注意控制实验的环境,即容器的类型和水样在冰箱中的位置,这是他发现“杂质说”的关键因素。 C.根据布朗里奇的冻结点与水中的杂质有关的理论,我们可以推知含有少量水分的食物在冰箱中的冻结速度一定比自来水冻结速度快。 D.归根到底,姆佩巴效应的出现,跟热水与冰箱的温差、溶质的浓度,以及溶于水的杂质——盐类有关。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比庭院、书房、茶寮,古人饮茶时更喜欢松林、湖畔等清幽自然的环境。 B.从唐寅的《品茶图》和吴友如的画作中可知当时文人饮茶大多讲究清幽雅致。 C.花前月下品茶由“杀风景”到被人接受,是因为南宋茶大多以花香发茶香,制成花香茶。 D.品茶是有闲文人们的清赏雅玩,平民百姓受自身条件限制对品茶没有多少追求。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氏有一只鸠鸟非常聪明,每当它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B.当这只鸠鸟察觉有个晋国商人想用十金换它时,它用“我将不吃东西”来表达不忍离开主人的坚决态度。 C.主人哄骗鸠鸟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我马上就带你回家。” D.由于鸠鸟始终不吃东西,那个晋国人同情怜悯它对主人忠贞不二的气节,于是捐助了十分之二的黄金,并把鸠鸟还给了李氏。回到李氏家后,鸡鸟才吃东西。
答案
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数字世界给社会行为变得更加异步创造了条件 B.更多的宽带,将使后代无法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C.随时的需要 D.未来因特网的使用者,将用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对话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