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饮茶史话·清幽雅致
①古人进饮,非常讲究环境气氛,饮酒追求热烈的氛围,而饮茶则重在清静的环境。美妙的环境,有自然天成的,也有人为铺设的。饮茶时感受的雅致,很大程度上来自清幽的环境。茶人因此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茶的最高境界。
②从传世的许多文人画可以看出,古人饮茶多选择在松林、湖畔,或在庭院山石旁,或在书房深闺中,如明代唐寅的两幅《品茶图》,都描绘了文人在松间草庐品茶的情景。清人吴友如的《画谱》,有书斋品茶和庭院品茶的画面,表现了文人们的情趣。
③后世人常以在花前月下品茗为一种雅赏,不知唐代对于花前饮茶是最忌讳的,谓之“杀风景”。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引《三山老人语录》说:“唐人以对花啜茶,谓之杀风景。”所以王安石在给他的兄弟王安甫寄茶时所附的一首诗中说:“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王安石让他的兄弟收到茶后,不要高兴过了头,千万别在金谷园赏花时去煎茶。视对花饮茶为杀风景,最早见于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列举了几种在当时看作是杀风景的事,包括“清泉濯足,花上晒辉,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这都是一些不雅不文的行为,“对花啜茶”之所以也列在其中,恐怕主要是因为花香会妨碍人们品味茶香。所以晏殊教人饮茶别去杀风景,要赏花时你就饮酒好了,他的一首诗正是这样说的:“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蓝煮惠泉。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醋醉花前。”北宋时人们还忌讳这种杀风景,是受了唐人的影响。到了南宋后期,对花品茶已不再被人认为是“杀风景”了。《冷庐杂识》说:“对花啜茶,唐人谓之杀风景,宋人则不然。张功甫《梅花宜称》有‘扫雪烹茶’一条。放翁诗云:‘花坞茶新满市香。’盖以此为韵事矣。”这时不仅可以对花饮茶,茶人还以花香发茶香,制成了花香茶,传统观念有了明显改变。
④在明人看来,饮茶的最佳场所还是自构的茶室内,古人称之为“茶寮”。明代陆树声的《茶寮记》说,他自己在园子里建了小寮,是为饮茶之所。茶寮内有茶灶,所有茶具一应俱全。挑选一个比较懂得茶艺的人主持茶事,还有一人帮忙汲水煎茶。一有客人造访,茶烟袅袅升腾竹林之外,主客相对,结踟趺坐,品饮佳茶,体味“清净味中三昧”,以为人生一大乐事。这种追求“竹里飘烟”的雅致,还见于同代人徐渭的《徐文长秘集》之中,谓“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我们从这些话里还可以看出,一些文人喜爱夜里饮茶,于幽中静中品味玉泉清茗。罗廪的《茶解》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激。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夜里品茗,竟有如此之雅,这种雅对俗人很难言说,只有高洁的饮者才能领略得到。这正是古代茶人的一种自豪与骄傲。
⑤古人为追求品饮的雅致,对于饮茶的最佳地点和时间,提出了一些选择的标准。明代许次纾的《茶疏》就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说宜于品茶的时刻。许次纾还说,饮茶时,不宜靠近阴室、厨房,也不宜在喧闹的街市,不要听婴儿啼哭,不要与粗野人共饮,不要让仆从嬉戏打闹,也不要困居酷热的斋舍。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隐士冯可宾也有类似说法。品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人们的追求,但它是一股潮流,明显影响了饮茶风尚的发展趋势。文人代表的是一个阶层,真正大众化的品茶,不会有文人们要求的那样静、幽、洁、雅,平民百姓也不具有文人们的条件和工夫,但却或多或少地受到文人风气的影响。平民百姓也像文人们一样,可以居家品茗,还可以到茶馆去品茗。茶馆文化的兴盛,正是大众品茗的必然结果。
(节选自王仁湘、杨焕新《饮茶史话》,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时间顺序从饮茶地点、时间、环境及茶叶品质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B. 第③段举晏殊教人饮茶的事例佐证了北宋文人仍然保留了唐人的某些饮茶风尚。
C. 第④段用对比论证来论述夜里品茗的境界比白天“竹里飘烟”更让人自豪骄傲。
D. 本文引用资料丰富翔实,用语轻松活泼,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47****4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748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47****4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748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