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人类记录、研究和评论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与它对应的个人层面的心理活动是记忆。记忆,就是个人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过程。记录历史并研究历史,则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记录整个群体、民族、国家的生活经历的过程。本质上这是一样的心理活动,但是也有区别,个人记录的人生事件都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事件不是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而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记录者却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②记忆难免有遗忘和错误,个人的记忆是如此,群体的记忆也是一样,因此,历史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必定多多少少有遗漏或扭曲。其实严格地说,绝对的“真实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去看一个事件的时候,本身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所看到的这个事件本身就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我们的群体记忆力比较好的话,我们的历史记忆大致上还是可以接近真实的。只是可惜,我们的记忆力总是不可能那么好。 ③历史记忆出错,有时候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这个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结果。大多数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需要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告诉一个历史记载者,因此,很多的历史事件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历史记录者在记录的时候,出错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比如我们去看《史记》,其中有对历史人物生活的具体记载,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其实很难保证。《史记》记载韩信派使者向刘邦提要求,想当“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刘邦对韩信很不满,觉得这个家伙趁自己需要他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作为要挟,是很可恶的,于是对着韩信的使者破口大骂。张良急忙偷偷踢了一下刘邦的腿,刘邦恍然大悟,意识到这个时候不能和韩信翻脸,于是马上转口说:“当什么假齐王,要当就当真齐王。”这个故事固然十分生动,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发生过这个事情,那么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只有刘邦和张良两个人,是谁把这个事情说出来的?这个事情是怎么传到司马迁这里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记忆是很不可靠的,我们常常会很自然地用想象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白。 ④历史记载者是有自己的爱憎的。正如我们个人的记忆一样,爱憎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心理学家都知道,我们会更容易记住自己喜欢的人的优点,记住我们讨厌的人的缺点。这样的倾向当然会导致我们个人记忆以及历史记载的歪曲,甚至使我们记住一些也许并未有的事情。 ⑤历史记载者还有可能有意作假。如果皇帝自己做了很坏的事情,他不会愿意让这个坏记录流传千古,因此,很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去影响历史记载。鲁迅提出过一个假说,一个王朝如果比较长,历史记载中它的皇帝大多都比较好。相反一个王朝如果是短命的,历史记载中就会把它的皇帝写得比较坏。 (选自朱建军《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有删改)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个人记录的人生事件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并非如此,二者本质不同。
B. 人类记忆难免有遗忘和错误,历史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C. 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同一事件的时候,会得到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历史”。
D. 如果历史记载者有意作假,那么很可能会出现鲁迅假说中提到的那种现象。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59****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098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59****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098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用池莉笔下武汉人“浸泡在水中”的现象,表现了人们在酷暑下的无奈。 B.作者因酷暑而心情焦躁,云南朋友的电话引发了他对高原三月雪的回忆。 C.作者说三月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表现,说明了三月雪和北京七月的酷热都让他烦躁。 D.“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的不言的惩罚”,隐含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个人记录的人生事件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并非如此,二者本质不同。 B.人类记忆难免有遗忘和错误,历史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C.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同一事件的时候,会得到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历史”。 D.如果历史记载者有意作假,那么很可能会出现鲁迅假说中提到的那种现象。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酿酒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糖化菌和酵母菌,两者缺一不可。 B.殷墟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掌握微生物酿酒技术。 C.《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这说明在周代已经有多种酒曲。 D.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用酒曲酿酒的方法来自我国。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观察事物时,特定背景的存在,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知。 B.“前见”的存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C.在科学上,理论“先行”有时候干扰了科学家的新发现。 D.即使眼见的是真实的,但对眼见的解释有时不一定是真实的。
答案
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被誉为“石佛”的李昌镐的取胜之道就是不追求妙手。 B.灵感只能偶得,是无法刻意练习的。手艺是天长日久打磨出来的。 C.妙手是最高效率的行棋,总能让棋手一着制胜。 D.很多艺术家总觉得缺乏灵感,苦苦寻找灵感,结果往往不能如愿,事业每况愈下。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姆佩巴效应是一种过度冷却效应,布朗里奇的实验可能只是发现了另一个类似的冷却效应,所以,他的发现不可能终结姆佩巴效应的争论。 B.布朗里奇做实验时特别注意控制实验的环境,即容器的类型和水样在冰箱中的位置,这是他发现“杂质说”的关键因素。 C.根据布朗里奇的冻结点与水中的杂质有关的理论,我们可以推知含有少量水分的食物在冰箱中的冻结速度一定比自来水冻结速度快。 D.归根到底,姆佩巴效应的出现,跟热水与冰箱的温差、溶质的浓度,以及溶于水的杂质——盐类有关。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比庭院、书房、茶寮,古人饮茶时更喜欢松林、湖畔等清幽自然的环境。 B.从唐寅的《品茶图》和吴友如的画作中可知当时文人饮茶大多讲究清幽雅致。 C.花前月下品茶由“杀风景”到被人接受,是因为南宋茶大多以花香发茶香,制成花香茶。 D.品茶是有闲文人们的清赏雅玩,平民百姓受自身条件限制对品茶没有多少追求。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氏有一只鸠鸟非常聪明,每当它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B.当这只鸠鸟察觉有个晋国商人想用十金换它时,它用“我将不吃东西”来表达不忍离开主人的坚决态度。 C.主人哄骗鸠鸟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我马上就带你回家。” D.由于鸠鸟始终不吃东西,那个晋国人同情怜悯它对主人忠贞不二的气节,于是捐助了十分之二的黄金,并把鸠鸟还给了李氏。回到李氏家后,鸡鸟才吃东西。
答案
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数字世界给社会行为变得更加异步创造了条件 B.更多的宽带,将使后代无法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C.随时的需要 D.未来因特网的使用者,将用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对话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